家长、教师及学生:恃强凌弱定义令人困惑

多伦多大学一名教授在最新完成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家长、教师及学生,对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恃强凌弱感到很困惑。

据加通社讯,报告作者米夏纳表示,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恃强凌弱,这常令受害人感到困惑。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朋友对另一个小朋友说「如果你不这样做… 我就不做你的朋友」。

在多伦多大学担任社会服务学助教的米夏纳说,家长也许认为有些形式的恃强凌弱只是孩童间正常友谊的一部分,并认为不是他们做家长应该干涉的事。

米夏纳表示,有时候情况更复杂,譬如是受害人挑起冲突,或者大家对恃强凌弱者的同情甚于对受害人的同情。她说,曾有一个教师将恃强凌弱比做儿童「成长的一部分」,并称这样可让受害者儿童学习如何应付受操控的局面。

这份研究报告刊登在本月出版的美国儿童与学校杂志,是根据对多伦多 61 名 4 至 5 岁儿童的访问结果完成。其中 5 名儿童后又接受了更进一步的访问,另有 3 名教师、5 名家长、一名校长及一名副校长接受了访问。

收藏
此条目发表在 杂七杂八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