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政府鼓励家长带子女免费验眼

安省每六个儿童当中便有一个有视力的问题。但八成的儿童在成长至五岁之前,不曾做过验眼、视力的测试。为了帮助学童易于学习,跨越视力问题引起的障碍,麦坚迪政府现与安省眼科医生协会合作(Ontario Association of Optometrists),鼓励幼稚园学生的家长带同子女,前往参与免费验眼的眼科医务所,进行视力的检验和测试。

参与这个免费验眼服务的机构,包括Jungle Eyewear (Bo Optik), Hoya Vision Care 和Johnson and Johnson Vision Care,他们将为有需要的 幼稚园学童提供免费视力测试。参与这个计划的教育局,现阶段共有14个。下一阶段是期望时届2015年,全省将有117,000幼稚园学童接受过视力测试。预计其中14,000学童需要佩戴眼镜。有关验眼测试的费用,将透过省府的保健计划(Ontario Health Insurance Plan,简称OHIP) 支付。

省长麦坚迪说:“我们正在推行全日制幼稚园学制,以便更多的幼童受惠。但是,如果学童视力有问题,看事物看不清楚,学习上一定遇到困难。我们越是及早发现他们在视力上出现的问题,并且予以纠正,我们便能及早为宝贝们做好学习的准备。”

卫生及长期护理厅长马秀菲(Deb Matthews)说:“我们要确保安省的 所有儿童,都能够在学校的环境中成长、学业美满。眼到、心到、学习到这个计划,可以将视力问题出现之际即时掌握和处理,以免因为忽视而恶化,从而令到我们的孩子增强学习信心,克服困难,提高阅读、书写和学习的能力。”

安省眼科医生协会总裁John Mastronardi医生则说:“很多时候,孩 子们是不会向父母投诉看不清楚事物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是正常视力。视障有碍学童发展学习的潜能。我们乐于和麦坚迪政府及业界合作,帮助我们的学童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从而走上学业成功之路。”

图为麦坚迪探访何顿(Halton)一家幼稚园时,与带上不同款式而颜色鲜艳眼镜的学童排排坐。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加拿大的感恩节(A Canadian Thanksgiving)

你可能知道加拿大和美国的感恩节不在同一天,或许也知道加拿大议会将感恩节列为法定假日稍晚于美国。但加拿大的第一个感恩节要比美国早40年,你知道这中间的故事吗?

加拿大感恩节的庆祝活动是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人缅怀清教徒先辈定居新大陆的传统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谢上天给予的成功的收获。加拿大的感恩节早于美国的感恩节,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加拿大的收获季节相对于美国早一些,因为加拿大更靠近北部。加拿大的感恩节通常被认为受三个传统习惯的影响。

其一是来自欧洲传统的影响。从大约2000年以前最早的一次收获开始,人们就已经庆祝丰收,感谢富饶的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恩施和好运。当欧洲人来到加拿大后,也将这一传统带入加拿大,并对后来加拿大感恩节的传统产生影响。

其二是英国探险家庆祝生存的影响。在清教徒登陆美国马萨诸塞的40年之前,加拿大就举行了第一个正式的感恩节。在1578年,一位英国探险家命名马丁・法贝瑟(Martin Frobisher)试图发现一个连接东方的通道,不过他没有成功。但是他在现今的加拿大纽芬兰省建立了定居点,并举行了一个庆祝生存和收获的宴餐。其它后来的移居者继续这些“感恩”仪式。这一次被认为是加拿大的第一个感恩节。

其三的影响来自于后来的美国。1621年的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新大陆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在美国革命其间,美国一批忠于英皇室的保皇党迁移到加拿大,也将美国感恩节的习惯和方式带到了加拿大。1750年庆祝丰收的活动被来自美国南部的移居者带到了新四科舍(Nova Scotia),同时,法国移居者到达,并且举行“感恩”宴餐。这些均对加拿大的感恩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79 年加拿大议会宣称11月6日是感恩节和全国性的假日。在随后的年代,感恩节的日期改变了多次,直到在1957 年1月31日,加拿大议会宣布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感恩节,在这一天感谢万能的上帝保佑加拿大并给予丰富的收获。

美国是在1863年,由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通常美国感恩节的典故总是离不开清教徒和著名领袖布雷德福、102名同伴、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号、科德角湾、普利茅斯港、印度安人和酋长马萨索德。这些是美洲新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的历史见证。

两国的感恩节之间有许多相似性,譬如装满花果谷物象征丰饶的山羊角(cornucopia)和南瓜饼(pumpkin pie)。加拿大感恩大餐的餐桌上的食物通常也与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有些是鹿肉和水鸟,有些是野鸭野鹅,但目前主要是火鸡和火腿。(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编译)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341/中国空姐如何发现疆独恐怖分子?(1)

在发现乌鲁木齐机场安检漏洞之后,恐怖分子购买了多听的罐装饮料,用小号针头注射器穿透之后,抽乾里面饮料,再注进汽油,并用密封蜡封好

——————————-

新疆3月7日发生一起恐怖分子企图制造空难事件,虽然被及时发现制止,未能得逞,但却给北京奥运之前的中国航空安全敲响了警钟,更让中国从最近发生的一连串重大事件中,发现已经面对疆独、藏独、台独、基地组织和国外反华势力合流的巨大挑战。

北京有关当局经过数天的讯问和调查之后,已经基本查明事件的性质和背景,证实这是一起疆独势力有预谋、有计划,得到基地组织支持和配合的恐怖攻击事件。《多维月刊》获得的独家消息表明,恐怖分子策划周密,事先经过踩点分析,钻了乌鲁木齐机场贵宾安检通道的空子,顺利登机,整个计划实施和被制止过程惊心动魄。事件之后,当局表彰了有关机组和最早发现问题的英雄空姐,发放了中国民航史上最大一笔奖金。

**发现贵宾安检通道漏洞

观察家对《多维月刊》说,事实上,3月7日发生在中国南方航空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CZ6901航班上的这起未遂恐怖攻击事件,是在国际反华势力呼吁抵制北京奥运的大气候下发生的,其目的显然是要在北京奥运前夕制造恐怖气氛和不安全感。而这之前已经在日本发生了“中国毒饺子事件”(已经查明是在国外下毒),在国际上引起了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恐怖心理,并在中日两国关系上掀起了风浪,差点让胡锦涛将对日本的国事访问搁浅。与此同时,一些美国和欧洲的组织把中国与几千公里之外、非洲的达尔富尔问题相联系,要把中国的形象与“不人道”和“种族屠杀”挂在一起,以达到抵制北京奥运的目的。日前更发生藏独民众在拉萨等地抢劫放火杀人事件,企图引诱军队镇压开枪,踩进“种族屠杀”的陷阱,但北京没有上当,只是以镇暴警察迅速平息了事件。

http://urumqi.customs.gov.cn/Portals/166/news_image/2007041711.jpg
未遂空难事件之后,乌鲁木齐机场安全保卫人员神经高度X紧。(资料图片)

中共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证实,这起未遂恐怖攻击背后有境内外“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大背景。他说,制造南航班机空难未遂事件,现已查明是境外“东突”分裂分子指使实施的一起严重破坏活动。中国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周内,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对策划、指使、实施犯罪活动的行为供认不讳。

据消息人士透露,实施这起未遂空难事件的恐怖分子共三人,其中登机实施恐怖行动的一男一女两名主嫌,持有巴基斯坦护照,其中19岁的维族女嫌犯出生在新疆,曾在巴基斯坦居住过数年,并接受过基地武装组织的专门训练;男嫌则来自中亚,年约三十。

3月7日上午,两名恐怖袭击嫌疑人来到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持头等舱机票通过贵宾安检通道顺利进入机场候机室。而这之前,据称他们的同伙已经通过现场演练,发现这个机场的贵宾安检通道对外国人持未开封的一两听罐装饮料,比如可乐或雪碧之类的,一般比较宽容,只要是原装密封的,一般允许带上飞机,因为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外国人比较喜欢类似的软饮料,而且中国人对外国人也比较友好,不会过分为难。就这样,他们从中发现了安检漏洞,也发现了实施恐怖攻击的机会。

但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7年5月1日作出的新规定,要求乘坐中国国内航班的旅客,每人每次可随身携带总量不超过1升的液态物品(不含酒类),超出部分必须交运。液态物品须开瓶检查确认无疑后,方可携带上机。据初步调查,在没有排除里应外合的因素之前,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最起码是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检,被恐怖分子找到了空子。

**饮料罐“旧瓶装新酒”

在发现了乌鲁木齐机场这个安检漏洞之后,恐怖分子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们购买了多听的罐装饮料,用小号针头的注射器穿透之后,慢慢抽乾里面的饮料,再注进汽油,并用密封蜡封好。两位主嫌一人各带两听,并混了一听作了记号的真饮料,以应付万一要开罐检查,可以打开这一听真饮料当场喝给安检人员看。

当天,他们由这次恐怖事件的主谋送到机场后,以商人身份,持头等舱机票,忐忑不安走到贵宾安检通道,毕竟是要实施一次惊天动地的恐怖事件,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行动,再镇定也难免露出不安。出人意料,他们顺利通过了安全检查。据称安检人员只是问了是什麽饮料,看都没有看就让他们通过。

消息人士告诉《多维月刊》,一般经过基本训练的安检人员,很容易透过X光机看到袋里的几听饮料,而且可以分辨出是真饮料或假饮料,“因为汽油和饮料的密度不一样,很容易辨别”。

十点左右,他们顺利登上CZ6901航班。这是一架由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波音757客机。飞机起飞时间为10点30分,到达北京时间是14点05分,全程飞行三个半小时左右。

飞机爬升到万米高空开始平飞之后没有多久,有乘客发现有位“外族模样的年轻女人拿着手袋”进入飞机后舱洗手间,久久没有出来。而这时,后舱一位空姐也闻到空气中飘来一股汽油味,顺着气味,她找到是从后舱一个洗手间飘出,随即通知了随机的空中警察。

(选自《多维月刊》,特约记者江萌萌,未完待续)

小资料:历来针对奥运的恐怖活动

1972 年德国慕尼黑奥运,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色九月”(Black September)袭击奥运村,杀害11名以色列运动员,8名恐怖分子5人被杀,3人被捕。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美国本土恐怖分子鲁道夫(Eric Robert Rudolph)在“百年奥运公园”放炸弹,炸死两人,炸伤111人,判囚终身。

2000 年澳洲悉尼奥运前,新西兰警方捣破一个企图炸毁悉尼核电厂的计划。

2004 年美国情报指阿盖德图谋袭击雅典奥运,奥运前三个月,雅典一间警局发生炸弹袭击,无人伤亡。

发表在 星火纪实 | 留下评论

今天你愚人了吗?今天你被人愚弄了吗?

在西方国家里,每年4月1日的“愚人节”,一个人可以玩弄各种小把戏而不必承担后果,道一声“愚人节玩笑”,你的恶作剧就会被原谅。
  
这是一个区别软心肠和硬心肠的日子,软心肠者却使被骗的人看上去的却愚蠢万分。有位妇女着大把名片去赴愚人节聚会,她肆无忌惮地同人调情,暗示与她共度一夜将会得到“不一般”地乐趣,然后塞给每一位要求再相会的男人一张别的女人的名片。
  
每逢愚人节,魔术品商店也会提供不少翻新的花样。例如坐上去就会发出不雅声音的坐垫、划着后会变成烟花的火柴、在化妆舞会上装出另一副面孔的肉瘤、假鼻子、滑稽眼镜和夸张的翘胡子。
  
当然,某些恶作剧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位得意于自己酒类知识的品酒专家,在愚人节这天,在一个街角小酒铺搞到一瓶低劣的普朗克酒,夹着这瓶他认为是“乡巴佬的佳酿”,出现在女友的门口,并把这瓶酒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当他站在那儿,期待着女友脸上现出不屑的表情,然后大叫一声“愚人傻瓜”时,不料女友大为喜悦,面带真诚地扑向他的怀抱,轻声致谢,并称这酒“正是她的中意”,然后把酒郑重地放进冷藏柜,准备在晚餐时享用。
  
还有恶作剧者播放录音使客人们陷入“愚人节傻瓜”的境地。当主人离开客厅,要去厨房时,从厨房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令主人大为诧异,实际上,那位播放争吵录音的恶作剧者正躲在一旁,查看主人和客人的种种反应。
  
以编撰《烹饪年鉴》而文明的18世纪末法国恶作剧者格里莫・雷涅赫,在某次愚人节举办了一个模仿葬礼的聚餐会。在用黑色装饰的房间里,一个灵台放在餐桌的正中央,进餐过程中,宾客在“灵堂”走来走去,“送葬者”肃穆一旁。雷涅赫担心来客不忍其中会提前离去,从而破坏了他的苦心策划,于是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关上了所有的出口,在宣布晚宴结束之前谢绝任何人退席。

发表在 生活幽默 | 留下评论

妙趣横生的愚人节习俗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北美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 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色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

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或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如今的愚人节在北美已主要是淘气的男孩子们的节日了。

发表在 生活幽默 | 留下评论

Young, single and looking for a home

Young, single and looking for a home

MICHAEL STUPARYK / TORONTO STAR
Natalie Flynn checks out a York Mills condo unit she’s interested in buying. She’s committed to her goal of owning a home. Email story
Print
Choose text size
Report typo or correction
License this article
Tag and save

Single women account for 20 per cent of city’s real estate market

Apr 19, 2007 04:30 AM
Elvira Cordileone
Staff Reporter

Natalie Flynn is today’s quintessential first-time homebuyer: young, female and single.

At 26, Flynn has a good job C two jobs, in fact C and she yearns to own her own home.

Today, she’s among a slew of single women making a dent in the first-time-buyer segment of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a Royal LePage survey released this week, almost 1 in 3 women who have never been married already own their own home. And among those who don’t, 31 per cent plan to buy within the next three years.

Dianne Usher, a Royal LePage vice-president and division manager, estimates single women represent about 20 per cent of Toronto’s market, up from zero a mere decade ago. In fact, twice as many single women as single men are buying homes these days.

“They’ve established themselves in a career and recognize it’s a good investment,” Usher says.

She notes low interest rates and lots of entry-level condos C with the security features women seek C have also made it easier for them to buy.

In new construction, the proportion of single women buying property is even higher, says Barbara Lawlor, president of Baker Real Estate, a brokerage firm that specializes in new housing.

“Forty per cent of our buyers are women, 24 to late 30s,” Lawlor says. “Single women buyers is a phenomenon we’ve not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and it’s growing.”

A recent nationwide survey by Genworth Financial Canada, which provides mortgage default insurance, revealed one-third of the nation’s 4 million renter households C 1.3 million of them ― are considering buying a house. Nearly half are between 18 and 34. Among single people surveyed, 8 out of 10 said they won’t wait to get engaged or married before buying a home.

“Recent market surveys have specifically highlighted the extent to which single women have become a major factor i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Canada as first-time homebuyers,” notes a Genworth news release.

The vivacious Flynn stayed in Burlington, where she grew up, after her parents moved to Toronto several years ago. But two years ago, she accepted their invitation to move back in with them so she could save money.

Today, Flynn, a sales manager for a webcasting start-up company during the week and a weekend slot attendant at Woodbine racetrack, has amassed enough for a down payment. She had hoped to find a nice apartment in the low $200,000 range.

“I really want a house, something that belongs to me, something that represents me as a person,” she says earnestly.

For two months now, she and her real estate agent have scoured the city. She has two important requirements: top-notch security and decent space C something that’s hard to come by in her price range, especially downtown.

Her search moved farther north, into North York, where she can get more space for her money. In fact, that location has gained ascendancy with the young crowd because it also has easy access to transit, and amenities such as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Last month, Flynn looked at a $285,000 two-bedroom apartment in a new building in York Mills called Bellair Gardens.

She says the master bedroom had so little room she would have had to climb over the queen-sized bed it contained to get to the other side.

But another unit, a 950-square-foot two-bedroom penthouse suited her nicely C except for its $344,000 price tag, Flynn says with a sigh.

She revisited the suite a month later. With only a handful of unsold units remaining, Flynn learned that the builder, Castle Group, would drop the price by $20,000 if she could close the deal in 30 days. She drove straight to her bank and is hoping she can swing it.

“The gap between renting and owning is so small that owning is more affordable,” says Jasmine Cracknell, 28, a research assistant with N. Barry Lyon Associates, a Toronto firm that tracks the condo market.

And Cracknell notes many savvy young women are bypassing the rental stage altogether. They stay at home longer and save the money they would have paid in rent to put toward a house.

“Sales promotions are geared toward women,” she says. “It’s expected they’ll buy, and they’re as much of a market as a young couple.”

Lawlor’s firm represents a Daniels project called Arc, to be built at Bayview and Sheppard.

She says young single women have responded strongly to a Daniels program that helps first-time buyers get started for as little as $500 down, followed by monthly payments of $500 over the 18 months it will take to build the project.

“Single men are definitely not as tuned in,” she says. “I don’t know why they’re not getting on board.”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新离婚时代 细数娱乐圈十大劳燕分飞夫妻

好聚好散型  
李湘和李厚霖
结婚时间:2005年1
离婚时间:2006年初冬
婚姻长度:18个月
离婚原因:扑朔迷离

这一次,宋大嘴没有放鸽子,他说李湘之婚两年内必散,还就真的散了。唉李湘也真不争气,好歹也撑过两年“大限”,臭臭宋大嘴嘛。

2004年底,在相恋33天之后,李湘开始公布她和李厚霖的恋情,并与李厚霖在2005年1月2日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上周,李湘被媒体拍到与某年轻富商约会,随后李湘便在自己的博客里表明自己已经离婚。而这段婚姻的结束似乎告诉我们,现实版的“王子”和“公主”们未必能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虽然两人已宣告分手,但李湘发表离婚自白,表示“能嫁给李厚霖很幸福”。看来两人是打算再见亦是朋友了。只是随后有看到有媒体报道两人离婚5000万财产分割成难题,不知这是否会破坏两人目前的友谊。
  
张曼玉和阿萨亚斯
张曼玉、阿萨亚斯
结婚时间:1998年
离婚时间:2001年
婚姻长度:三年
离婚原因:电影《花样年华》

张曼玉和法国导演阿萨亚斯的离合,自始至终充满了戏剧性。两人因电影《迷离劫》而结缘,也因为另一部电影《花样年华》而分开。

1998年,在张曼玉结婚后仅一个月后,便被导演王家卫从巴黎招回香港,拍摄影片《花样年华》。而王大导演即拍即停的个性化风格,也使得该片的拍摄长度,从最初预计的3个月拖到了一年多。可以这么说,《花样年华》拍出了张曼玉和梁朝伟剪不断的绯闻,也拍断了张曼玉原本脆弱的婚姻。但所幸的是,离婚并没有影响这对夫妻对电影事业一如既往的热爱。阿萨亚斯当初为爱妻量身定制的剧本《清洁》,让张曼玉登上了戛纳影后的宝座。这一部充满交融激情与感伤的离别之作,也为这段跨国的姻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形同陌路型  
王菲和窦唯
结婚时间:1996年
离婚时间:1999年
婚姻长度:三年
离婚原因:第三者插足

提到这段感情,你一定能想到被许多认铭记在心的新闻画面,神情落拓的王菲,从清晨的四合院走出来,手里拿着要到的马桶。这不是在香港事业蒸蒸日上的王菲,而是一个如常的女子,为了心爱的摇滚歌手甘愿隐退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的王菲。

认识王菲的时候,窦唯其实有一个交往中的同居女友。作为第三者插足的王菲,从别的女人抢过了这个男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三年之后,另一个被今天的窦唯指为港媒有意安排的女人,又从王菲手里夺走了他。11999年,窦、王两人友好商议离婚,王菲争得到了女儿靖童的抚养权,从此两人几乎都未曾表示过对对方的任何态度,只是王菲与窦颖私交甚好的消息大伙有目共睹。
  
何晴和许亚军
结婚时间:1995
离婚时间:2005年3月
婚姻长度:10年
离婚原因:不详

许亚军比何晴小3岁,两人都曾有过失败的婚史,(许亚军的前妻张,何晴前夫刘威,刘威现女友杨若兮)。1995年,许亚军接拍《风荷怨》,演对手戏的就是何晴,两人相识后走到了一起。2005年1月初,二人宣布离婚。二人育有一子,结合了爸爸妈妈的有点,非常可爱,不过到底没能留得住父母的长久婚姻。

至于为何会离婚的原因,何晴和许亚军两人都不愿多说什么。但何晴曾表露过自己对于婚姻的看法:“爱情、婚姻,是一个很大很深的课题,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并不是清清楚楚的,全凭自己的感觉。”

再见是朋友型  
林忆莲和李宗盛
结婚时间:1998年
离婚时间:2004年
婚姻长度:6年
离婚原因:不详

1998年,了断了前一段婚姻的李宗盛,和相恋多年的林忆莲“奉女成婚”,同年5月,女儿出生。一位是创作才子,一位是歌后佳人,多年的苦恋终得厮守,正因为缘分来之不易,他们也倍感珍惜。然而世事难料,结婚仅一年,婚变的谣传就渐渐传出,虽然双方都不置可否,却依然愈演愈烈。终于在婚后六年,夫妻两人分别平静地发表了一纸离婚声明。随后林忆莲又与初恋情人陈辉虹传出恋情,不过这段感情也没能维持多久。两人宣布分手,陈辉虹如今也另娶他人。
  
江珊和高曙光
结婚时间:1997年
离婚时间:2003年10月
婚姻长度:6年
离婚原因:性格不和

当年的江珊因为《过把瘾》而家喻户晓。高曙光也是标准的硬汉型帅哥。他们的婚姻羡煞旁人。1997年,两人在合作电视剧《我想有个家》时相恋,并迅速组成了家庭。很快女儿出生,取名高亦心,“亦心”即把“恋”字分开,作为两人感情的见证。可6年后,这对幸福的夫妻突然传出婚变消息。起先被舆论认为是为新剧炒作,但很快消息得到证实,2003年10月两人正式离婚,法院把女儿判给江珊抚养。

对于离婚的原因,高曙光说:“没有道理,也没有吵架,只是因为两个人在感情上的追求有落差。经历之后,我发现结婚、离婚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事。生活其实很简单,家庭也很简单,不喜欢了,觉得不适合了,就平平淡淡地分手。”事实也印证了他的说法。离婚后,两人没有恶语相向或是冷若冰霜,而是依旧保持着好朋友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互相心存感激。

反目成仇型  
钟镇涛和章小蕙
结婚时间:1987年
离婚时间:1999年
婚姻长度:十二年
离婚原因:经济危机

前妻章小蕙、女友范姜、恩人乐易玲,还有曾经暗恋的邓丽君、曾经深爱的陈秋霞,这些都是出现在钟镇涛生命中的女人。而那个有过婚约的章小蕙,是他最不能提及的。当初两人大排场的举行婚礼结为夫妻,让多少人羡慕不已。不过“贫贱夫妻百事哀,在钟镇涛面临破产之时,两人宣告离婚。钟镇涛更指是章小蕙挥霍无度才导致其破产,而章小蕙则指其没责任。

“每一样东西她买回家后都说是大减价,后来我才知道和她说的价钱不一样,还相差好远。有一次她还说:‘已经算好啦,还没玩钻石!’这句话对我是很大刺激。 ”这是钟镇涛在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话。而更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是他对这段婚姻的结尾:最好不要见,没必要都不想,她都不想见我啦!

离婚好几年还在互相数落对方不是,双方眼中都容不得半点彼此,俨然有了视对方为仇人的架势!
  
田丽与老公陈定中
结婚时间:2003年
离婚时间:2006
婚姻长度:3年多
离婚原因:一个吻

田丽也没想过,去年12月7日,她与主持人张菲在电视节目上的那个吻,会成为自己离婚的导火索。2006年10月27日,台湾艺人田丽、陈定中 3年多的婚姻终于画上句点。而一向好强的她,离婚了也不想成为“失婚怨妇”,以露肚的火辣装扮签字离婚!据说田丽从前夫陈定中那里获得了上亿台币的赡养费。虽然陈定中一直否认这种说法,但透露会跑的、会跳的都归他,像豪华保时捷跑车,还有蹦蹦跳跳的4只爱犬都跟着他。至于不动产、夏威夷的房子,陈定中说:“我已经委托人处理,把房子卖了,现在还没有卖出去。”陈定中还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和明星结婚了。
  
洪晃和陈凯歌
结婚时间:1989年
离婚时间:1993年
婚姻长度:四年
离婚原因:版本众多

洪晃如今也算是红了,又写博客又拍戏,还有个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垫底的正差。但人们还是愿意提一提她“陈凯歌前妻”的身份。

“刚开始认识他那会儿,丫还算一前卫艺术家,现在,早就成了主流啦。”这是洪晃近期对其前夫的评价。不过认识洪晃的时候,陈凯歌确实只能算是个前卫艺术家。

当年其初执导的一部《黄土地》,三两下把向往艺术的洪晃给彻底征服了。1989年,两人在美国纽约登记结婚,这段婚姻维持了四年,于1993年,也就是《霸王别姬》征战戛纳的那年告以终结。离婚的原因,大抵要归于陈导的移情别恋。

对以艺术有崇高追求的洪晃那能容得下陈凯歌如此背信弃义的移情别恋,自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何时提起陈大导演,洪晃的表情看上去始终像乌云密布的雨天。“馒头事件”出来后,洪晃同志更是对前夫冷言讽刺,在博客中写到:“由于前夫和一个馒头过意不去,这一周以来,我的所有朋友都毫无遮拦地拿我开涮,带着讽刺和嘲笑的口气,点拨我对男人的判断能力和品味。看来这女人出嫁一定要慎重,我这辈子真是来不及了,下辈子得注意了。”

苏永康 冯丽清
结婚时间:1999
离婚时间:2003
婚姻长度:4年
离婚原因:经纪危机

苏永康与新加坡籍太太冯丽清于1997年在新加坡相识,当时冯丽清任职新加坡某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二人可谓是一见钟情,并于1999年结婚。而苏永康也一直被外界誉为娱乐圈中的新好男人。

婚后一段时间二人感情一直不错。而冯丽清也身家丰厚,2000年时,她花1600万买下一座185平方米豪宅,而且两夫妻也经常一身名牌,苏永康更在短短4年内拥有3部名车,包括40多万的宝马敞篷跑车、一部奥迪及近日以近百万元买下的保时捷,据称,这都是花的冯丽清的积蓄。

但苏永康涉嫌藏毒事件之后,为此罹患忧郁症的苏太太还是没能保全他们的童话婚姻。而花光自己积蓄的冯丽清也陷入经纪困境,故向苏永康索取千万扶养费,两人因而差点闹上法庭。最终,这个饮恨的女人给这段婚姻下了极为残酷的定义:“他不是我该嫁的男人”。而苏永康则狠狠地说了一句:“你都开心六年了!”

发表在 文化娱乐 | 留下评论

美国楼市突然疯狂降温

一年来持续上升的美国房地产价格近来突然下跌,一度火热的楼市突然疯狂降温,绝望的地产商和业主现在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将手中的房产出手。

“好房,售价49万美元,本周被必须出手!另送买家2000美元现金,用这笔钱干什么都合算,例如买个薄屏大彩电或者新款大沙发!”这是美国加州萨克雷门托市一位房产主人的卖房启事。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本来是典型的一个美国梦,但是这个美国梦正在变成一场噩梦。一股冷空气突然袭击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像上面的卖房者一样,很多人都在绝望地试图甩手出售房屋,甚至不惜搭送高档设计厨房、游泳池或者汽车。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奥兰多或者弗罗里达,楼盘或者是积压数周难得买主或者是不得不被降价大甩卖。

美国“眼观全球(Global Insight)”咨询公司的经济学家帕特里克.纽波特是这样描述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仅在几个月前,我们还相信美国的房地产会‘软着陆’,但是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我们看到卖房者急剧增多。2005年1月,待售房产是200万套,而今年6月则达到了370万套。”

几个月前,待售房屋平均的挂牌待售期仅为两天,而现在则长达三个月。亚里桑那州的房地产商内尔.布鲁克斯已经有从业15年的经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还没有经历过有客户像不久前他的一位女客户那样情绪失控:“她把手机从左手到右手不停地掂量,好像在玩一把刀子,然后就突然向我砸过来,我一闪身,身后的墙上就留下了一个坑。”

为什么这位淑女如此抓狂?原来,布鲁克斯不得不告诉她,她的房子价值已经缩水了六万美元。六万美元,这对很多美国人来是笔不小的数字,关系到生存的本钱。他说:“房地产市场是最情绪化的市场,因为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房产就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财产,是他们对退休后养老的投资。”

在房市走俏的日子里,美国人卖房从来都是不把房子进行专修的,而现在呢,他们在报纸上登广告之前,必须要花差不多两周时间把墙重新粉刷,把地板重换,把卫浴设备更新。豪华高档房市也是如此,位于宾州的美国着名豪宅建房商托尔兄弟(Toll Brothers)的财务董事弗雷德.库柏尔对此深有体会:“买主现在会趁火打劫,提出些不合理的额外要求,如增加一个车库或者为多造出一个给丈母娘用的房间等等。”

美国房市风暴不仅对房主和建房商是个打击,对美国的经济景气也是一个严重的危险,从而进一步对世界经济造连锁反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几个月来一直警告美国房地产降温可能带来的经济危险,例如甚至可能出现的由降价潮引发的经济萧条。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发表在 我爱我家 | 留下评论

一个女“海龟”的辛酸求学路

兰兰是我在深圳市留学生会里寻觅采访对象时锁定的一个目标。她给我的印象很特别,身上有一种疲惫而憔悴的味道,好像对身边事情都无所谓。她的情绪是淡淡的,淡到你根本看不出她有什么情绪,她讲话的语调是平平的,甚至有一种惜字如金的吝啬。

  我一直觉得这不应该是一个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女人应有的气质,她们应该是意气风发、光彩照人才对呀。后来,又有几个女留学生来办理手续,神情大多憔悴不堪。记者又与深圳市留学生会一位姓王的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王先生认为,留学人员留学期间生活艰辛,学业繁重,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值,但目前国内就业市场并不乐观,“海龟”逐年增加,一般性“海龟”收入也呈走低趋势,而女“海龟”更是面临着专业、工作经历甚至是年龄等等障碍。期望值越高,失落感越强。

  女“海龟”们怎么了?兰兰怎么了?

  这让我想起一位友人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女人幸福的人生轨迹。她说,女人的幸福由三个支柱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份不错的事业,一个聪明的孩子。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但在人生的不同年龄却可有不同的地位。比如,女人在25岁的时候,事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女人在30岁的时候,家庭则应该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女人在35岁的时候,孩子应该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懂得不断调适自己生命支柱的女人最终更容易获得幸福。

  我试图劝说兰兰用真名真姓来做这篇报道。毕竟,她的经历对同龄的女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借鉴。但考虑到她的前夫陈刚(化名)以及儿子都都(化名)未来的生活,她建议我用“兰兰”这个化名,这是陈刚以前对她的称呼,有着某种特定的意义。

  出国梦想冲击了幸福的家

  兰兰出生在北方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96年7月,兰兰大学毕业后分到罗湖一家高中做英语老师。一个月的岗前培训结束后,她被分到陈刚的班上。陈刚是高一(3)班的班主任,负责教数学,他比兰兰早五年来学校,人长得高高大大,是那种开朗、英俊、懂得体贴人的男孩。兰兰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刚来深圳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深圳的天气,喉咙里总像卡了一团东西一样,经常发痒咳嗽,有时一咳嗽起来竟会持续上十分钟。这时,陈刚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胖大海放在她身边,叮嘱她每天泡一杯润喉,还安慰说:“差不多刚来深圳的人都会有一个适应期,过些日子就好了。”

  相处久了,兰兰渐渐感觉出陈刚对自己那份特别的体贴与细心,而她也开始觉得自己对陈刚有了一种真切的依恋。

  兰兰和陈刚恋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学校,大家谁也不觉得惊奇,在他们眼里,兰兰和陈刚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就连双方的父母也都很满意,结婚仿佛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陈刚对结婚也显得很急切,而兰兰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兰兰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这场恋爱来得太平淡,她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爱情的滋味就进入婚姻,多少有些不甘心。另一个方面,在学校里生活久了,那种朝九晚五,一眼便可洞悉未来的生活让她渐渐厌烦,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压抑地唱着并不属于自己的歌,她总幻想着有一天,可以飞出这个鸟笼,而自己的歌声也只有在蓝天下才会清脆。

  陈刚是一个塌实忠厚的男人,没有太多的野心,有着小富即安的满足。兰兰没有告诉陈刚自己的想法。不久,两人如愿分到一套87平方米的房子,第二年,他们的儿子都都出生了。

  2000年,深圳刮起了一阵出国风,兰兰突然发现,身边老师的子女纷纷以各种形式走向了大洋彼岸,出国仿佛成了这个城市里最时髦的话题。天天在学校巴士上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职业女性身上散发的那种浸人心脾的魅力,再看看自己身上那件像灰鼠皮似的衬衣,兰兰不由得心中有点酸。

  一天中午,兰兰过去大学同宿舍的姐妹林从美国回来了,林炫耀地跟她讲着自己在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林的眼睛里闪动着耀人的光芒和无法抵挡的成就感。望着林满脸的得意,兰兰心中徒然噎了一下,下意识地低头照镜子。镜子里是一张面色惨白、两只眼睛大而无神的面容,而自己身上那件打折的名牌衬衣,在林光鲜衣着的对比下也显得那么死气沉沉。兰兰终于明白,自己与林之间就在这短短的四年之间有了天壤之别,尽管她们曾经是睡在上下铺的好姐妹。林说,她回国以后许多家公司都已向她递出橄榄枝,就等着她选择了。不知道为什么,那天轮到兰兰上课的时候,她竟然有些走神,总是讲错课,惹得讲台下的学生一阵嘘声。

  与林的相遇对兰兰震动很大,她开始反复地在陈刚面前提那次和林的相遇,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种艳羡和不满。打那以后,兰兰迷上了所有有关出国读书的信息,甚至盘算着什么时候也应该跳槽换到外企里沾染一些“洋气”。

  一天中午,兰兰偶然在报纸上发现一则招聘广告,是深圳一家著名的外资企业招聘国际事务专员,兰兰决定尝试一下,就请了病假背着学校偷偷报了名,想不到几番考试下来,她竟然榜上有名,她第二天就将一份辞职报告递交给年级主任。  

兰兰是背着陈刚辞职的。陈刚知道这个消息后惊呆了,他冲进兰兰的办公室,质问她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事先竟然没有和他商量,又明确表示他不同意兰兰辞职。陈刚的理由是,兰兰已与学校签约5年,如果无故辞职将要赔偿一笔毁约费,兰兰反驳道:“只有你这样目光短浅的男人才把那点钱看得这么重要。”兰兰的话深深地刺伤了陈刚的自尊心,他头也不回地摔门而出。兰兰知道她应该追出去跟他道歉,然而那时的她却像着了魔一样,什么都可以抛弃,只要能出国。

  兰兰和陈刚终于吵翻了,闹得不欢而散。第二天,兰兰义无返顾地去学校人事处交了近3万元的赔偿金,然后正式辞职。那天夜晚,陈刚闷头抽了一个晚上的烟。其实,有了儿子都都以后,他很少在家里抽烟。在烟雾缭绕中,兰兰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婚姻中隐藏的那一道道裂缝。

  婚姻中的裂缝越来越大

  兰兰的新工作很忙,却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激情,她甚至觉得自己在枯燥的校园里浪费了太多的青春,而以前自己的生活过得是多么的平淡无味呀。兰兰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写报告,陪同外籍人员考察项目,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半年过去了,兰兰较之原来那个生涩的英语老师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她和陈刚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这一年,都都还不到两岁,因为兰兰经常是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陪他,都都直到两岁的时候还不会喊“妈妈”。

  2001年春节前夕,家里的小保姆提前回老家过年了,因为临时请不到人,陈刚的父母只好过来带孙子。两个老人实在看不惯儿媳妇早出晚归的模样,他们说得多了,兰兰便不耐烦地顶几句嘴,就这样,兰兰与公婆的关系也越来越僵化。除夕夜,为了缓和妻子与公公婆婆的关系,陈刚特地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庆祝新年。这顿饭一家人都吃得很开心,晚上10点多的时候,公司两个外籍同事打电话约兰兰泡吧,因为有一个是领导,兰兰不太好拒绝,便找了一个理由骗过陈刚的父母去了。大约是晚上1点的时候,同事Peter送她回家。出于礼貌,Peter为兰兰打开车门,并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说了声:“HappyNewYear!”没想到,这一切被晚上起来上洗手间的婆婆在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兰兰和陈刚一直掩藏的矛盾终于在婆婆的逼问下爆发了。

  但是,兰兰全然不顾这些已经出现的家庭矛盾,她的出国梦一直滋生蔓延着,特别是在外企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她越发觉得自己需要到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里充实自己。2001年年初,在林的帮助下,兰兰考取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MBA,林的一位美国教授为她提供了担保,兰兰出国的手续、护照,就连最难签的美国签证几乎都是一路绿灯过来的。

  出国的关键时刻,陈刚再次显示了他作为男人应有的胸怀,他跟兰兰吵过架,也在家摔过东西,但到最后他还是妥协了,而且将两人辛苦攒了三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

  兰兰离开深圳去北京转机的那天下了小雨。都都仿佛明白了妈妈即将远行,哭喊着让妈妈带着他一起去,陈刚抱着都都说:“妈妈是出差,回来的时候给都都买奥特曼,好不好?”直到现在,兰兰才知道,奥特曼是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他喜欢学奥特曼说话,喜欢穿印有奥特曼的衣服,甚至喜欢模仿奥特曼欺负别的小朋友。都都哭得满脸都是眼泪鼻涕,兰兰的鼻子一酸,眼泪瞬间涌出眼眶,但她还是狠心地拎起皮箱快步走向安检室……

  异国他乡的艰难生活

  在美国留学的生活并不如林描述的那样五彩缤纷,不久,兰兰便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她的学校在洛杉矶,租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差不多要1000美元。刚去的第一个月,兰兰与同机去美国的一个女孩合租了一套两居室,但到第三个月,她们几乎已经难以维系这高昂的房租了,后来在一个四川女孩的介绍下,兰兰搬到了一家公司的地下室,终于将房租降到了250美金。搬进地下室的第一个夜晚,兰兰开始强烈地思念陈刚的好处和都都,思念那个温暖的家。思念之下便想给儿子打电话,这天夜里,她在洛杉矶的街头电话亭里给家里打电话,陈刚上课去了,小保姆说儿子在小区的画画兴趣班学画画,保姆在电话里一讲就是半天,她兴高采烈地给兰兰讲述有关都都的点点滴滴鸡毛蒜皮的小事,兰兰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儿子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想起远在深圳家里的那盏灯,兰兰突然有了一种飘忽若失的感觉。

  房租是降了下来,不过加上吃饭、用车和其他日常开销,兰兰的消费仍足以耗尽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全部月收入,而这还不包括按美元计算高达四位数的学费和昂贵的书费。学校里为留学生提供了奖学金,但很多奖学金其实是提供一个助教的职位。这意味着,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兰兰还要拿出整块时间帮助教授批改作业或考卷,上辅导课。在美国上学,课程是很重的,小考不断,而且许多课都有做论文的任务。为了在学期结束时拿到全A,保证下一年的奖学金,兰兰必须做好每一次作业,学习到夜里12点并不是稀罕事。

  身处异国他乡,社交圈缩小、平日学业繁重,学费及生活费昂贵,谈情说爱几乎被留学生视为生活中的奢侈品。与兰兰一同住地下室的中国同学常常抱怨感情没有寄托,兰兰却觉得重回学校学习是多么重要,她忘情地沉浸在学习语言和专业课里,甚至忘记了在深圳等自己的陈刚和都都。兰兰也记不起是多久给陈刚打一次国际长途,因为时差的原因,到美国以后她几乎没有跟都都说过一句完整的话,都都不是在睡梦中,就是在和小朋友的嬉闹中,远在美国的妈妈在儿子的心中不过是一个出差了,会给他带奥特曼的陌生人。  

 兰兰的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平平,第一年通过教授的关系,她获得了奖学金,但从第二年开始,兰兰的全奖便被削减为半奖,这意味着她必须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来维持学业。陈刚知道兰兰第二年没有申请到奖学金后,很快便给她寄来了5万块钱。陈刚的收入并不低,可去掉都都和老人的开销,一年能存下5万块钱也很不容易。接到陈刚钱的时候,兰兰给陈刚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怎么有那么多钱,陈刚冷冰冰地回答,“我在外面做兼职,周末的时候带了三个孩子的家教。”末了,陈刚平静地说:“今年圣诞节你抽空回深圳一趟,我们把离婚手续给办了,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尽丈夫的责任了。”

  陈刚的话像雷声一样滚过兰兰的心头,离婚,这个问题怎么就这么真切地让自己遭遇了呢?虽然,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里,大部分的已婚夫妻最终都以离婚而终结,但兰兰却从未想过陈刚会主动提出离婚。

  “离婚风波”经过亲戚和朋友们的多方劝解又平息下来。午夜梦回,兰兰常常想起深圳,想起和陈刚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想起都都可爱的小脸蛋,又想想在美国孤苦的拼搏,她第一次对自己当年做出的选择表现出深深的怀疑。可是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零工根本无法让她沉浸在悔恨之中,很快,兰兰又跟随导师投入了一个新的课题。

  2002年圣诞节,兰兰回到深圳。两年的分离,她与陈刚越来越陌生了,都都更是与妈妈有一层隔膜,除了陈刚谁的话也不听,而且特别任性,兰兰回来不久,小区里的邻居就纷纷跟她打小报告,说都都有暴力倾向,经常欺负其他的小朋友。兰兰在美国也接触过一些与都都同龄的孩子,他们很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也很有礼貌。不知道为何,见到都都以后,那种思念的情绪过后,兰兰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失望,常常为了都都的教育问题与陈刚吵架。一天晚上,都都又把隔壁的小朋友的脸抓伤了,兰兰跟陈刚带着都都向邻居道歉,邻居的婆婆没好气地说了一句:“有妈生没妈教的孩子就是这样,以后不要让你们都都来我家玩了。”

  兰兰的脸上一阵燥热,拉着都都就回家了。是呀,儿子变成这样,做母亲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陈刚再一次向兰兰提出离婚。兰兰问他:“你是不是这两年认识了别的女人?”

  “没有,可我想给都都一个完整的家。”陈刚回答。

  面对这样的答案,兰兰无言以对,毕竟这些年自己的确没有为家庭尽过一份责任。几天后,兰兰和陈刚平静地办理了离婚手续,在她的坚持下,房子留给了陈刚,儿子也跟了他,兰兰一下子从一个家庭完整的女人,变成了除了一个留学名分以外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带着满心的委屈与伤痛离开了深圳。

  再一次飞向美国的天空,兰兰告诉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可以再挣回来。

  失去了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

  但失去的一切真的可以挣回来吗?

  为了留在美国,2003年4月份,兰兰开始与美国人Tom交往,Tom对中国文化有着狂热之情,当他听说兰兰来自中国富裕的城市――深圳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惊羡的神情。可两人的这段感情最终维持了不过三个月,因为Tom希望兰兰能休学陪他回国走完丝绸之路,整个行程大约需要2个月。兰兰告诉Tom,往返中美的手续很难办理,从中国来美国的签证越来越难签,她回国可能就来不了美国了。Tom并不理解美国在兰兰心目中的分量,它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由而富裕的国度,她的美国求学之旅是以失去一个幸福家庭为代价的呀,为了这样一份萍水相逢的异国恋情,兰兰又如何能够放弃即将获得的学位呢。

  在孤寂与无奈的挣扎中,兰兰终于获得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硕士学位。但她和Tom感情的结束也意味着她无法通过婚姻获得留美的绿卡。

  2004年3月,兰兰踏上了回国的航班。飞机降落在深圳机场的那一刻,她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陈刚和儿子都都,从那次一别,两年过去了,他们过得好吗?

  回国的第一个周末,兰兰给陈刚打电话,陈刚邀请兰兰去他的新家看看。陈刚的新家在皇御苑,宽敞的三房两厅被主人布置得典雅而温馨。兰兰强忍住内心不停翻涌的失落感,有一搭没一搭地问着都都的情况。陈刚告诉兰兰,都都从小就好动,周末的时候只好将他送到文化宫的少年跆拳道班学习。大约12点的时候,一个面容纯净的女人带着都都回来了,都都拉扯着女人表演着刚刚学会的动作,全然没有看见坐在沙发上的妈妈。陈刚喊过都都,他瞪着小眼睛看着兰兰,突然一下子跳起来搂着兰兰的脖子,在她的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说道:“妈妈,我好想你呀。”兰兰的眼泪滚滚而下,紧紧地抱住都都,都都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呀?我马上要上学前班了,你回来陪我去报名好吗?”兰兰含泪拼命点头,都都在她身上翻来翻去,玩得特别开心。“都都是个人来疯。”陈刚告诉兰兰,她无言以答。儿子长到5岁了,她还从来没有带过他,有关他的一切仿佛都是从陈刚的嘴里获得。都都玩累了,很快睡去。兰兰和陈刚一起坐在沙发上愣了很久,沉默无语。可是,兰兰眼中的伤感和悔恨已把想说的那些话流露殆尽。

  陈刚告诉兰兰,那个女人是他认识不久的一个幼师。女孩年龄不大,对都都很好,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他们今年应该会结婚。兰兰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面对陈刚和他现在的生活,便起身告辞。这一次,陈刚没有送她,兰兰很冷静地站在皇御苑美丽的花园旁,看着那个曾经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多年的男人的新家,在阳光下透出沁人的温馨,她知道,这一次,自己是真的失去了他们。

  四年了,当兰兰又一次回到深圳,站在了求职的关口,当她一次又一次地向用人单位递上简历的时候,她再也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意气风发了,她从美国带回的名牌职业套装和精心描绘过的妆容怎么也无法掩盖住岁月、坎坷求学经历,以及人生的磨练刻在脸上的那份沧桑与疲倦。两个月期间,她投出了多份简历,获得的回复却少而又少,因为出国前没有大型公司管理层的经验积累,她这个学出来的洋“MBA”并不吃香。时至今日,兰兰刚与深圳关外一家高科技公司签约,年薪15万。面对这样一份与自己初衷相差甚远的薪水与职位,兰兰的心头时常涌起一股不可名壮的悲凉。如今,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曾经执着追求的“留学梦”并没有为自己带来同等的职业与收入上的回报。而自己曾经深爱过的,现在仍深爱着的陈刚和都都已经不再完全属于自己。

  深南路上,阳光明媚,而在兰兰心里,这阳光好像不再属于自己。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天啊!中国理发师给加拿大人剃了光头

  TrevorMetz(加拿大)/文朱磊/编译

  那天我从公寓里出来想去理发,于是径直走进了一家理发店,打着手势向店员示意想要理发。我还有点儿脑子,知道自己说不了中文,于是带了一张和我女儿的合影,那上面我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短发型。柜台里面的女孩笑我不懂中文,我才不在乎呢,我早就习惯了。我发现自己真的是太聪明了,知道带上一张照片来让她明白我想要什么样的发型。

  我在她的带领下坐到了一张椅子上。她大概是问我要什么牌子的香波,而我只能盲目地点头,说“对”。她再次大笑,说“5块”。5块?什么东西5块?咳!管它呢!她没有把我带到后面的一间屋子里,在一个水池里面为我洗头。她从一个瓶子里挤了一些大概是水的东西,抹在我头上,然后搓出泡泡。嗯,感觉真是不错。这些中国洗头师大概是受过什么中国古代点穴按摩法的培训,当她们按摩我头部时,我甚至都感觉不到双脚的存在了。故事到这里,我的感觉很好,因为我原以为理发会是一件很头疼的事。

  她用毛巾把我的头发擦干,微笑着让我到下一个房间去。从这儿开始事情变糟了。一个男理发师把我推进椅子。我掏出照片指给他看,希望他能明白我想要什么样的发型。我当时的样子就像一只马戏团的猴子眼巴巴地盼着香蕉。他高傲地看了一眼,然后就挥挥手点点头,那意思是说:“没问题,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头,相信我。”从镜子里我看到自己满脸的慌乱。老天!这家伙看上去今天不怎么高兴,他可别把气撒到我头上。

  他抽出剪刀,冲着我笑了笑。我当时想说:“感谢你们的头部按摩,这是给您的钱,拜拜了您哪。”让我吃惊的是,他居然开始小心地并耐心地修剪我的头发。剪刀每合上一次,我就多了一点信心,也许这家伙很有经验,他的确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发型。我松开了紧闭的牙关,开始瞎想上……看来我这次的理发进行的很顺利。

  这时,那个身材粗壮的理发师大声嚷嚷了一句我不明白的话,接着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虽然我不懂中文,但是我看得出来他们是在嘲笑我。香波美眉从后面捧出来不知一罐什么东西。她笑得是那么厉害,当把那罐东西放在我面前的时候,她几乎是在捧腹大笑了。

  粗壮的理发师把罐子给我,同时指了指我的头。我看得懂罐子上的英文标签是“生发霜”。生发霜?这家伙是认真的吗?他把我的头发都剃光了,还嘲笑我,难道还想让我为这东西付一大笔钱吗?我真想发火,把这生发霜挤到他喉咙里去。可我突然想起来这是在中国。这次我也别往坏处想了,也许是善意的玩笑吧。我觉得生活的真谛就是选择。我选择了把这次理发当作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但愿当我学会更多中文时我还能这么想。

  (本文作者系加拿大专栏作家,现就职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