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香港青年眼中的内地青年

新华社香港8月29日电(记者王燕萍)香港中文大学会计系三年级学生刘家仪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与浙江大学学生交流访问团的团长,她要负责财务管理、行程安排、人员召集,由于普通话较为流利,她还成为交流团中为内地同学答疑解惑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几天都忙到很晚,但能有多点机会与内地同学交流很值得,我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刘家仪一边擦著汗一边说,“内地学生刻苦、用功,而且有才艺,这正是香港学生缺少的。”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与浙江大学学生交流访问活动,分别在杭州、香港进行,主题为“大学生与开创新世界――检讨现状与憧憬未来”。在杭州期间,同学们参观、座谈、联欢。刘家仪说;“浙江大学的同学才艺多样,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香港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除了能唱歌,其他就比较缺乏。”

说起结交过的内地朋友,刘家仪总是赞许有加。“前年,我参加了‘李韶社会经济考察计划’活动,到过上海、南京、广州,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的同学成为了朋友。这次,我又结交了浙江大学的同学,内地学生那种严谨、踏实的学习作风十分令人佩服。”

刘家仪举例说,她认识的一些内地学生,有的托福考试650分,有的甚至能得满分,“简直不可思议”。她虽然能用英语与人交谈,也担任过多年英语家教,但刘家仪坦言“不敢去考托福,怕考不好丢脸”。

内地学生那种“学无止境”、渴求知识的热情也给刘家仪留下了深刻印象。刘家仪说,香港学生一般不爱提问,就是在课堂上,也是一种松散的状态。但内地学生爱思考,如在活动安排的专题讲座上,浙江大学的学生踊跃提问,思维活跃,因时间有限,有的同学没有机会提问,讲座结束后又找到主讲者发问。

“内地学生注重学业,看重事业;香港学生则讲究实际,追求功利。”刘家仪说,香港学生不会为了学业而持续学习,本科毕业能有工作不会为了提高学业而上研究生。刘家仪认为,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地学生责任感强,许多学生的信念就是要读好书,有本事,有成就。有学问已成为内地同学评价一个人有没有魅力的标准之一。

当记者要求她谈谈对内地学生的建议时,刘家仪也毫不隐瞒地说出了她的看法。她认为内地学生不易接纳不同意见,当出现不同观点时,内地同学常常激烈辩论,向对方倾诉他的看法,而不是反思或参考。“交流就是交换看法,多听别人的意见,而不是必须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

也许内地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刘家仪还认为,在团队活动中,内地学生多表现出希望别人满足他,较少替别人考虑。

“但我还是愿意参加与内地高校交流的活动,从他们身上我学到许多,至少我已开始改变对学业的看法,在专业和其他知识方面,我将会比以前下工夫。”刘家仪说,明年她将参加一个去北京的活动,她还希望能到大西北去交流和服务,“那将是另一种感受和体验,我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收藏
此条目发表在 新闻快递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