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归档:六月 2005

玩网游找到老公 奥运悲剧英雄奎媛媛将完婚(组图)

 在中国体操队的训练馆里,有一面冠军墙,所有的体操世界冠军都在榜上。1995年,莫慧兰在世锦赛拿了平衡木冠军后上榜;2000年,刘璇凭借悉尼奥运会的金牌也登上榜了。而在这两人之间,榜上还有一个她们的队友,她就是今天的主角,1996年世锦赛自由体操冠军奎媛媛。她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在德胜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长大;她说话很直爽,“用北京话说,就是有点各”;她说她最爱买衣服,最爱逛的是新世界商场。   谈到那块世锦赛自由体操金牌,这个漂亮的单眼皮女生自信地说:“那是空前的,是不是绝后的不知道,但我想今后几年内女队没人能做到同样的事情。”她的恋爱故事有几分传奇,因为她的男友是玩网络游戏结识的,而明年那个令很多人嫉妒的、据她说不怎么懂浪漫的人就将成为她的老公了。?   两次大赛 她都是并列冠军   奎媛媛小时候在著名的什刹海体校练体操,然后顺利进入北京队和国家队。   1996年4月,在波多黎各举行的第32届世锦赛,世人认识了这个年仅15岁的小家伙。一套流畅、漂亮的自由体操让她获得了全场喝彩,最终奎媛媛和罗马尼亚名将高吉安一起并列自由体操冠军。“那是中国女运动员的第一枚自由体操金牌呢。到现在,中国女队也只有这么一块,其他都是高低杠和平衡木。”奎媛媛自豪地说。1997年的八运会,奎媛媛达到了巅峰状态,她为北京队夺得了女子全能和自由操两块金牌。“预赛结束后我只排在第五,并且脚韧带严重拉伤,根本就没法练习。决赛上午,我还只能看着自己的伤脚呜呜地哭。”但下午一上场,奎媛媛完全豁出去了,脚似乎也不疼了,于是4个项目比完后她暂时成了全能第一。接下来就看晚上比赛的队友孟菲了,于是,奎媛媛和毕文静这两个暂时的第一和第二晚上就一起坐在了看台上。说到得意处,奎媛媛一点也不打算伪装。“你也可以想象吧,我们俩暗地里其实是希望孟菲失误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金银牌啊。当然,表面上我们还是要鼓掌喝彩的。”这时,奎媛媛笑着,眼睛狡黠地滴溜乱转。结果,孟菲最后和奎媛媛同分,两个人并列全能金牌,北京队一下夺得了两枚金牌,皆大欢喜,只有毕文静不高兴,因为她变成第三了。   悉尼奥运 她成了悲剧英雄   奎媛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那一次,她成了悲剧英雄。女子团体比赛,当时正是队中主力的奎媛媛出场跳马了,第一跳成功,但第二跳时翻转不到位,落地时一下把以前就有伤的膝盖扭了,“当时我知道膝盖肯定又伤了,但是我想绝不能摔倒,于是忍住疼痛向前迈了两步,最终总算站住了。”在勉强做完谢幕动作后,奎媛媛就低头扶着膝盖戳在了那里,动弹不得。“我一摸膝盖发现膝盖板已经挪位到侧面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就全明白了,我不可能再比赛了,我的奥运会就这么结束了。”那时的奎媛媛已经19岁,是那届出征奥运会中中国体操女队年龄仅小于刘璇的,再等四年已不可能。教练刘桂成冲上去抱起了她,然后奎媛媛就那样无助地躺在教练的臂膀里,泪扑扑簌簌地往下掉,那个镜头,通过央视传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后来经常有人指着我说,‘你看,那不就是那个教练抱着的女孩吗?’”说到这一段的奎媛媛眼里似乎有些湿润。“以后电视上还经常放这一段,说实话,每次看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在中国体操队里有这么一句话,“100块世锦赛的金牌比不上1块奥运会金牌。”当我说起这句话时,奎媛媛狠狠地点了点头,“真是这样,奥运金牌太重要了。”“其实我那时伤病恢复得很好,我本来是很有信心的,结果却……当我看到刘璇夺得平衡木金牌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我知道,如果不是受伤,也许那块金牌是我的。”“当然,只是也许。”最终,讲故事的奎媛媛还是笑着给这段“苦难岁月”收了尾。   退役之后 她又选择了休学   2002年9月,退役后的奎媛媛进入了对外经贸大学法语系学习,成了一名大学生。然而,不到半年她就选择了休学。“实在没有办法,根本就跟不上。”说起那段大学岁月,奎媛媛一脸的遗憾。“我们当运动员的文化底子薄,没有照顾的话很难。你想想,外教是拿英语授课的啊,而我当时一个字也听不懂,有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我什么也说不出,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后来,奎媛媛又发现有些事情和以前她同学校的约定不太一样。“再加上我又是个好胜的人,实在不能容忍比人家差一大截的感受,于是就休学了。”现在的奎媛媛在一家体育产业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主要负责几项大学生体育赛事的推广。说到现在,奎媛媛完全变成了一个职业女强人。开始给我讲述起他们公司的背景、现状和准备举行的活动,清清楚楚、条理分明,还不失时机地推广了一下,“很多著名运动员都会参加这个比赛啊,奥运冠军李婷可能就会参加我们的网球赛。”“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虽然挺忙的,但我感觉有用武之地。”虽然这份新职刚开始一个多月,但显然,奎媛媛比较满意。“世界冠军的身份对你目前的工作很有好处吧?”我问道。“嗯,那当然。前两天我打电话给董炯,我说,‘炯哥,我是媛媛啊。我现在上班啦,有个羽毛球活动能不能请你参加一下啊?’结果,轻松搞定。”这时,奎媛媛有些得意,“嘿嘿,我的人缘还是不错的嘛。”    感情世界 曾为分手伤心过   “你的个人问题呢?”“挺好啊,我的男朋友对我很好。”“还是踢球那个吗?”“哦,那个啊,早分手了……”说起以前的感情,奎媛媛表情淡淡的,语调也很平静。悉尼回来后,奎媛媛做了膝盖的手术,而随后的恢复情况已经不允许她参加九运会了,于是她选择了退役。在那一段无聊的养伤岁月里,一个以前早就认识的球员成了她的男朋友,再以后他去了另外一个城市踢甲A,再以后他们就分手了。“毕竟身处两地,再说,那时都还幼稚吧。”“当时也难过了一阵,毕竟是投入过感情的。那段时间我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不过后来也就过去了,并且我发现从此后自己明白了许多事情。”“其实,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刚分手那会儿还想,一定要证明他错了,他再也找不到像我这样的女孩了。但后来,我觉得这种想法特别幼稚,不合适就分手好了,早分总比晚分好。”说这番话时的奎媛媛异常平静,嘴角又露出了刚才谈体操时的淡淡微笑。“嘿嘿,是不是觉得我特别成熟?”对面的女孩忽然间嘴角上扬,笑容变得顽皮起来。   网络游戏 找到可依靠的人   “你现在的男朋友是怎么认识的啊?”她略略迟疑了一下,“玩网络游戏。”啊,这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就是一个叫《梦幻西游》的游戏,大概是去年5月吧,还是李小鹏介绍我玩的呢,我那会儿刚好没什么事情做,于是就开始玩了。”对于我这样一个游戏盲,奎媛媛只能先给我扫盲,又是练级又是PK,很是解释了一会儿,不过最终看着我迷茫的目光,她还是放弃了努力。“嗨,反正就是一款很多人玩的游戏。我和他同在一个组,然后慢慢地就熟了。”“很浪漫啊,没见面前在网上就互有好感了吗?”“也不算吧,玩游戏大概半年后我们才见面,后来经常和彼此的朋友一起玩,再后来就差不多了。”“那起码在网上就很好吧?这样你恐怕才会出来见面。”“那倒是。”这次奎媛媛很爽快地就承认了。说起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奎媛媛抿了一口咖啡,眼睛明显瞪大了许多。“他们约我去唱歌,我就开着我那辆黄色的千里马到了约定地点。不过我开过了,就从他们身边擦肩。他没有见过我的车,更没有见过我,但却很奇怪地打电话给我说,‘刚才过去一辆黄色千里马,是不是你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缘分?接下来是一见钟情吧?”我笑着说道。“哼,你知道他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当然,这也是他后来和我说的。他竟然看着车前面的后视镜,然后偷偷地和他表弟说,‘哇,好大的单眼皮啊!’”   奎媛媛计划明年结婚   奎媛媛说,他的男友开始不知道她是世界冠军,因为他只看足球、篮球,根本不关心体操;她还说,在法院工作的男友不懂浪漫,情人节竟然就送她一朵玫瑰,还是当她面买的;她又说,她的男友总是嫌她太能逛商店,而衣服又太多;她还说了很多很多,不过这些看似抱怨的话,却都是用甜蜜的口吻说出的。在我的请求下,奎媛媛拿出了钱包,里面有一张二人的大头贴合照,她依偎在一个剑眉星目的帅哥边,笑得特别甜。“这张他照得不好,脸显得太长,他本人比这个帅。”虽然我已经夸她男友很帅了,但奎媛媛在边上还是不满意地啧了啧嘴。“我们可能明年结婚吧。”对于我问何时结婚的问题,奎媛媛第一时间就给出了答案,显然这是个早已订下来的事情。“肯定不会大操大办,不过应该会请不少体操界的人。”“到时打算出国度蜜月吗?”“不见得有时间啊,其实我并不太喜欢旅游,就想去迪士尼。现在香港不是开了一个吗,我们可能今年年底就去玩。”说到香港,奎媛媛又乐不可支地说起了关于钻戒的故事。“我和他说结婚要买一克拉的钻戒,他那会儿也不知道到底多少钱,就答应了。结果有一天我们去逛街,他发现一克拉钻戒竟然要10万元,于是他对我说:‘唉,买一克拉的钻戒,那咱俩的等离子电视只能换21英寸圆肚子的了。’”“其实,我手小,一克拉的戴着太大,五六十分的就足够了,香港卖的还比北京便宜得多。”奎媛媛最后说。这时的奎媛媛又回忆起了过去体操队的日子,“那时,我就是队里衣服最多的,她们其他人经常向我借,我就特爽快地同意。结果有时候她们拿了也不还,过了好长时间我看到她们某件衣服特眼熟,然后就说:‘是我的吧?’这样她们才会老实交待。不过,还是有不少衣服就那么没了。”“就那么没了。”似乎想起了些什么,似乎觉得应该想起什么,奎媛媛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喃喃自语中,眼神已然飘向了别处。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七旬老翁北大摆擂:我用古兵法破解哥氏猜想

作为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长时间以来一直无人破解,被誉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然而,昨天一位来自江西的77岁老翁却在北大门前设擂,声称自己不但无意中破解了哥氏猜想之谜,还自创出“不可猜想数学”理论,并造出了几大专利成果,摆擂的目的是希望有专家能和他辩论。 “研习兵法破解难题”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北大东门,在一个报摊前见到了这位“口出狂言”的老者。此人头发花白,衣装朴素而简陋。 老者身旁的“设擂宣言”上写道:自己研究了一套理论,破解了哥氏猜想和美国查德的“模糊数学”中的玄机,希望专家出来与他论辩。 虽然在门口等了半天,但老人一直没有等到他想见的“专家”。其间,有一两个学生记下他的联系电话后离开,而围观者中发出了“骗人还找托儿”的议论。 老人告诉记者,他叫汪勇,今年77岁,是江西贵溪的一名离休人员。破解哥氏猜想是通过“研究已经失传的古兵法”获得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数学教授听说了我的理论。他说我的研究已经验证了哥氏猜想和美国查德模糊数学理论。” “我通过查阅资料,这才知道自己破解了世界级数学难题。”老人说,“我的研究过程就像数学家所说,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而我却有独到见解,就是用新的理论创造新的数学模型去证实它们。” “这理论一般人不懂” 尽管记者再三要求老人描述自己的理论,但老人始终不愿详谈。他反复强调,这是不可猜想数学和模糊数学的综合运用,包括记者在内的一般人都不会理解。 老人还表示,他已经可以把这些理论变为现实的东西,并以自己发明的保险箱为例证。“我设计的保险箱上面有个操作窗,中间有孔,伸进一根手指就能将锁打开。这不靠任何红外线扫描、指纹识别,全靠密码技术,这就是数学的玄机。”记者登录国家专利局网站检索发现,汪勇是8项锁系列的专利发明人。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来北京,目的是通过设擂的办法,让北京大学的数学大师证明他的理论。 “为研究和老婆离婚” 老人伤感地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自己就开始钻研,用了十七八年才破解了其中的奥秘。“我花光了所有积蓄,老伴不理解,和我离了婚,儿女也疏远了我。” 记者随后与江西贵溪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对方的工作人员证实,汪勇离休前的确在商业部门的食品公司工作,但一直潜心钻研数学理论,并有多项发明专利。记者昨天致电中科院数学所和北大数学系,但始终未能找到有关专家。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美日构筑西太平洋包围圈 提出对华瘫痪战理论

美国《大西洋月刊》6月号发表新保守主义学者卡普兰的文章,建议美国把军事势力的重点从中东转向太平洋,并与亚洲各国建立新型盟友关系,共遏制中国的强大?   文章的题目为:《我们应如何与中国作战:另一场冷战》(“HowWeWouldFightChina:TheNextColdWar”)。   卡普兰在文章中称,中东对美国来说只是一个短暂的小插曲,而美国军队在太平洋地区与中国争夺将是21世纪的标志,“和俄罗斯相比,中国将是一个更难应付的敌手”。   卡普兰的结论是: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敌人,并建议美国必须在军事和外交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去遏制它。这种冷战思维正是目前美国政府防御和外交政策的核心思想。无论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积极推广的联合作战计划,还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近期在新加坡提出的中国军费和武力增长论,都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意图。   然而,正如加拿大著名国际事务专栏作家戴尔所问:中美两国相隔辽阔的太平洋,谁给美国权力和法理在中国海岸附近地区驻守不动?二战结束已有60年了,美国海军和空军为何还继续留在亚太地区?   美国拥有庞大且世界无敌的海军和空军力量,与“中国威胁论”相比,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以来的军事存在以及美日积极倡导的联合作战计划才是对这一地区的真正威胁。   自6月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美日两国将签署联合作战计划以来,日本媒体对此大肆宣扬。许多军事专家在仔细研读了其角色分担的具体内容后纷纷表示,这项联合作战计划明显针对中国。   日本《产经新闻》连日刊载文章披露了“联合作战计划”的部分内容,其中引人关注的一点是美军将在太平洋地区部署新航母战斗群的消息。在联合作战计划中,美国打算提高陆海空的综合协调作战能力,建设夏威夷和关岛的核潜艇根据地,增强战略轰炸机的战斗力,并将一支新航空母舰战斗群部署到日本。   日本媒体指出,中国被划在了“不稳定弧线”内,美国的对华基本政策是缓和的“包围战略”,以阻止中国进出亚太地区,至少也是要将中国排除出以东海和南海为中心的海域,并把日本建设成前线的战略基地。   三要点   侦察 针对中国潜艇加强“反潜链”   上个月底,日本《读卖新闻》曾发表了中国海军一艘潜艇在南中国海域发生火灾的报道。虽然事后中方证实该潜艇只是在进行应急救援训练,但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反潜链”已日趋成熟。   据美国军方透露,当太平洋美军发现“事端”后,迅速派出反潜机和侦察机飞抵中国海军潜艇活动区域,实施远程侦察,并将相关情报迅速向其在亚太地区的两个“盟友”―――日本和台湾通报。   近年来,美军尤为关注中国潜艇部队的发展,并有计划地增加了对中国近海的军事侦察,利用新型声纳和近海反潜预警系统进行监视。   美军这条“反潜链”最初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冷战期间为了对付前苏联设立的。冷战结束后,“反潜链”非但没有瓦解,反而继续加强美海军官员直言不讳地说此举主要针对中国。   防御 横田中心指挥导弹防御系统   此外,日本准备从2006年度起,使日美两国共同研究的海基导弹防御系统进入开发阶段。目前,美国已要求日本拨款580亿日元用于联合导弹防御开发计划。美政府估计,到2011财年,美国将在该计划中投入总数为5.45亿美元(约相当于580亿日元)。   日美两国政府计划以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契机,在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内由驻日美军和日本防卫厅共同组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构建日美两军的联合指挥系统。   统一指挥系统形成之后,通过美国的预警卫星,日美双方就可以同时掌握他国发射弹道导弹的确切情报,并立即指令具有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海上自卫队“宙斯盾”驱逐舰或者拥有“爱国者”3型拦截弹道导弹的防空部队实施拦截。   遏制 提出对华“瘫痪战”理论   日本防卫厅计划在2008财年结束时,用24架F-15J战斗机替换冲绳空军基地同等数量的老式F-4战斗机。   日本防卫厅官员曾透露,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淘汰已经老化的F-4,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中国空军的现代化。   据日防卫厅官员称,F-15J能提升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斗力,使之可以与驻扎在冲绳的美军F-15战机进行联合行动。虽然在美日安保体制的框架下,两国处理对华关系的手法有所不同,但在遏制中国这一深层战略考虑方面却是相同的。   日本还提出新作战理论“瘫痪战”―――打击中国重点目标使之丧失指挥能力。在该思想指导下,今后5年,日本自卫队将重点倾向于大量购买先进海空装备,大规模提升现有电子战实力,加速美日联合作战计划。   链接 两艘航母加强控制太平洋   弃韩亲日,亚太美军调整计划凸现“战略灵活性”   本报综合报道过去几个月来,美军提出多项计划,试图强化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同时加强同日本的军事联系,以更好地体现出美军的“战略灵活性”。   虽然美国方面称目前尚未作出最终决定,但可以看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调整可能会按以下方式进行:   陆军―――将夏威夷司令部变成作战司令部,加强与日自卫队联动,裁减驻韩军队   美陆军在夏威夷的司令部将成为一个制订和执行行动计划的作战司令部,美驻韩国的四星将军也将前往夏威夷办公。美军在华盛顿刘易斯堡的第一军团将部署到日本的座间军营,加强同日本地面部队的联系。   在韩国,美国计划解散陆军第8军,将对韩国部队的指挥权交由韩国人,同时将在朝鲜(专题,图库)战争期间建立的驻韩美军司令部的权限降到最低或者干脆取消。驻韩美军兵力将从现在的3.7万人减至2.5万人。驻韩美军还有可能进一步裁减,因为韩国政府不认可美国有关将驻韩美军派到全球任何紧急地区的“战略灵活性”。   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军总部从冲绳迁到关岛   美海军陆战队将会把第3远征军的总部从冲绳迁到关岛,以减少美国在冲绳岛驻军所引起的摩擦。   部分美国军官对此次调整有些不满,因为调整是出于当地政治而不是军事必要性方面的考虑。他们推测,日本政府尽管渴望“减少对冲绳当地人的负担”,但一直阻碍美国将其部队转移到日本其他基地的努力。美国其他军官则将第3远征军总部迁至关岛看作是一种优势。如果日本政府寻求限制美军的活动,第3远征军可以不顾日本方面的反对单独行动。   空军―――在关岛建立空中打击力量,“全球鹰”覆盖亚洲广大地区   美空军计划在关岛建立一支打击力量,该部队将包括从美国本土调整至关岛的6架轰炸机和48架战斗机。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她出国了 一个留守在北京的男人

2003年圣诞节过后的第二天,北京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国际登机区,我把我的另一半儿送到了飞往大洋彼岸,另一个世界的入口,眼看着她走向绿色区域,心里的感觉很难形容,我们并没有像三流电视剧演的那样拥抱,哭泣,她的父母也没有流下眼泪,我们彼此对着望了一会儿,带着微笑,她走进了登机口。   悲伤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临,坐在回去的车上,身边少了一个人,有种空落落的感觉,电话响了,是她,是她在候机室里打来的,孤独的坐在候机室里才有了一种孤单的感觉,一种真正要离开时的伤心,就在这一刻,我也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失去,从这一刻起,我以后的生活将与孤独寂寞为伍,从这一刻起,我也加入到了北京那浩浩荡荡的留守大军里。   努力回忆过去的日子,我心中亦有感慨,随着记忆的线索,好象在暴风雨里航行,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拍了过来,起落沉浮,连绵不断的拍打着我,记录着以前和现在发生的故事。我把它献给所有留在中国的留学生伴侣们。   (一)   她走的当天我们约好,到了那边儿就给我打电话,当天夜里辗转反侧,床变的空空的,终于能满足了能大翻身的欲望,但是失去的东西太多了,视线开始变的模糊,弄不清是清醒还是在做梦。   她是我相恋了六年的女朋友,我们从相识到交往彼此都感觉那么不可思议,也许这就叫做缘分,就在这种不可思议中我们一起走过了六年,我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安静的地方,她跟我恰恰相反,充满活力,喜欢热闹,喜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梭,我们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是又能到达一种很默契的地步,性格上的不同并没有变成我们之间的障碍,反而能像齿轮一样互相咬合,不可否认我非常的爱他,我习惯叫她“丫头”。   凌晨4点半,闹表声音叫醒了我,再过一会儿就是她该到达温哥华的时间,如果飞机没有晚点,半小时后我应该会接到她到那里给我打的第一通电话,洗了洗脸,清醒了一下,拿着手机坐在了电脑前,点了跟儿烟,开始漫不经心的浏览学校自己的论坛。   (二)   她并不想出国,大学毕业以后家里就张罗着送她出国的事儿,她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爸妈都在北京电信工作,家里大小事儿都是她妈说的算,她爸爸是典型的中国型男人,好脾气,她的姑姑一家在加拿大定居,她出国留学好象就变的顺理成章了,再加上她在家庭里从来就没有什么主见,这件事儿就在她在我面前老大不愿意加抱怨的时候决定了下来,然后就是开始学习E文,对于E文丝毫没有兴趣的她来说,如果能踏实下来开始背单词,都被我视为天地异状的前兆。在她妈的张罗下,给她报了新东方的两个寄宿试的英语学习班儿,我对新东方的英语系统教学一直是嗤之以鼻,只是觉得要考TOFEL去新东方上几次课,分数猛蹿个几十分儿估计没什么问题。既然她也不爱学英语,学校的寄宿区又是在廊坊,就这样每星期一上午她爸把她送到那里,中午我就把她又接了回来,那时我刚辞了电视台的工作在家呆着,正处于考虑继续深造还是再找份工作,我们两个就这样跟我母亲住在了一起,每天买菜做饭,玩儿游戏看电影,混在了北京。   我的家庭很单纯,还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我就随了母亲的姓,母亲也一直没有再婚,家里就我们俩人,也正是因为我这样的单亲家庭,女朋友的母亲很不喜欢我,但这是我无法改变的,我也不想去改变,不想去干涉我母亲的自由,虽然交往了这么长的时间,人也慢慢长大成年,在她家那边我还是个地下党员。母亲对我的放任态度让我得到了绝对的自由,“只要不触犯法律,只要是你觉得对的就去做吧,人生是你自己的,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我不能管你一辈子”母亲的原话。   我很爱我的母亲,她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世方法也影响着我,可能是教师的职业关系,经常会接触到孩子,典型的生在六十年代的人,却又有现代家长所没有的对儿女的开化思想,我并没有成为家长实现自己没有达成的理想的牺牲品,很早就摒弃了幼稚的思想,想法和做法大多与同龄人不同,头上斑斑的白发显的我更加成熟,女朋友说我是异类,兄弟们都管我叫“老杨”,我,二十四岁。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了她走之前的两个月,她的梦想是做个插画家,她很喜欢画画,加上我在PS和PAINTER还有CD方面给她的辅导,自己创作的CG作品已经有了些专业色彩,“如果我能学画画就好了,要是我不出国,一定要学”,她总是这么跟我说,但是她的大作在她妈妈的眼里只是一种游戏的附带品,插画家,漫画家,甚至于毕加索在她母亲看来都是“画小人儿的”,不可否认她母亲也是十分的爱她,只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讲。对她的希望就是能出国念书,出人头地,在外人面前说起来也倍儿有面子,以至于她出国的准备一切都感觉那么的仓促。她母亲给她定的专业方向是学商科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对她来说丝毫没有吸引力,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没关系,学进去就有兴趣了”岳母经典语录之一,就我看来女孩子并不适合这个专业,这个社会不需要什么女强人,也许是对过去的上司印象太深,戴着眼镜儿,高盘着头发,工作服试的女试西服成天穿着,脸上的神经像是被切断了一样,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是女人就好欺负,每天用半加伦的香水来掩盖自己内在的男人气息,这女人真爷们儿,这就是我对所谓女强人的看法。   (三)   时针又走过了一个格儿,我还是没有接到她的电话,是她已经走了十二个小时了,我们约好了到了那儿她就给我打电话。她是带着手机走的,由于父母都是电信的,全球通的话费方面当然是不成问题。我的心里开始毛燥起来,我一直认为东突没有拉登那样的魄力,不敢劫持飞机,也许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吧,她到了那儿是她姑姑去接她,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就这样我又点了一跟儿烟在网上瞎看。   这个文章是我在2004年三月写的,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勇气继续往下写,更没有勇气想象它的结尾,一转眼她已经到了那里一年半了,以前没有什么E文基础的她,由于来自母亲一定要让她上个好大学的想法而一直还在读语言,还没有到达一所她母亲要求大学的托福分数.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通电话,也经常上网聊天,视频通话,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通信慢慢少了,E-MAIL也渐渐的没有了,只有我的去言,却迟迟的也没有等到她的回信,也许是迫于学习的压力,我每次打电话过去她的语气总是另我难受,我曾经很正式的跟她谈论过感情的问题,如果她迫于寂寞,也许由于别的原因,如果找到了更加合适的男朋友,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我,给我一个痛快的,而我,也给了她一个承诺,如果不是这样,我一定会在北京等她.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后悔做一个遵守承诺的男人,孤独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我的周围缠绕,但是我还是坚持到了现在,就算现在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回头看看,也好象她正躺在我的床上看着小说一般.   我的朋友劝我把上文写出个我自己满意的结尾,然后就不要去想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也许我会鼓起勇气把它,把我的经历全部写完,然后自己掏钱出版出来,我一直不同意距离产生美这样的说法,距离,真正产生的是猜忌,很羡慕那些马上就要团聚的留守姐妹们,祝你们幸福。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香港成“间谍之都” 不少中方机构变泄密重灾区

  香港《东方日报》6月15日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打算作为新行政长官官邸及办公室的礼宾府,日前在翻修整建时发现,里面遍布窃听器,包括客厅、卧室以至浴室都“不干净”。此事一出,不少人在猜测谁是幕后黑手的同时感慨:间谍在香港仍十分活跃,不少外国情报机构更是以香港作为窥伺内地的基地。   礼宾府就在美英总领馆旁   礼宾府在英国统治时期是总督府,位于中环半山,1851年开始兴建,1855年竣工。历任28位英国港督中,有25位曾把它作为官邸和办公室。有关这里机关重重、遍布窃听器的消息早有传闻。为此,第一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就职后,没有选择这里作为官邸。   此次礼宾府被装了窃听器的消息曝光后,特区政府发言人拒绝直接评论,只是强调礼宾府约8年没有行政长官入住及办公,近日港府正进行翻新和维修,在保安、通讯、电力及通风设备等方面加以更新。新任行政长官人选曾荫权则表示,他不清楚在礼宾府卧室发现窃听器这件事。本报记者曾就窃听器为何人所安、数量多少、何种类型等问题询问特区政府新闻处,对方称此事应由政府特首办答复,并答应将问题转到特首办。不过,特首办表示,对此不予评论。   据香港媒体报道,1997年香港回归后,保安局曾彻底检查及清除礼宾府的所有窃听器,这次发现的窃听器材,应是1997年后安装的。有分析人士称,回归后礼宾府进行过的每一次装修,都可能成为情报人员放置窃听器的机会。   香港知名私人侦探张大伟(前香港警察)透露,这些窃听器是传统的有源窃听器,普遍加装在礼宾府的内墙中,既易于掩饰,又可方便取得电源,供窃听器长期使用。根据他的估算,这些窃听器的接收范围应在300米以上。   有专家指出,安装窃听装置是美英的惯用手段。回归前,不少中方机构就是英美窃听的重灾区。几次清查中,曾发现过上千个各式各样的窃听装置。而巧合的是,此次发现窃听器的礼宾府与英美驻港总领事馆近在咫尺。   香港何以成为“间谍之都”   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自由港之一,繁华的香港变成了情报机构在远东地区角力的战场,成为它们搜集我国情报的便利场所。   首先,香港对外来事物接纳程度很高,这为各种势力在港开展情报活动提供了便利的社会空间,西方一些国家趁机在此安插谍报力量或者扶植代理人,使香港成为“东方谍都”,与欧洲的里斯本、非洲的卡萨布兰卡齐名。另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香港都有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协议,使得各类人员到港极为便利。   其次,香港地理位置特殊。通过陆路的罗湖口岸、皇岗口岸以及水路的深圳蛇口等口岸,每日往来于香港和内地的各种人员数以十万计,这其中不乏情报人员。香港回归前,许多外国情报机构为向内地渗透,利用深圳、惠州与香港间海岸警戒的漏洞,与香港走私集团合作,使用加装了四五台发动机的快艇或渔船,偷渡情报人员入境或接送情报人员离开内地。   第三,发达的商业环境为众多的情报机构开展秘密行动提供了商业外衣。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和科技局今年最新的统计数字,海外公司驻香港地区总部数量高达1200多家,地区办事处超过2800家。其中,以内地业务为主的占80%以上。许多海外情报机构还在香港本地注册公司开展活动。香港29万家中小企业的工商业规模,给了它们广阔的工作空间。   间谍活动的主要渠道   由于条件便利,香港常被当作收集信息和情报的平台甚至桥头堡。其中,以英美两国活动最多、范围最广。东南亚各国着眼于反恐及与之有关的分离主义等方面的信息。日本则侧重收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报。俄法等国在港的情报活动相对较少。据悉,各方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领馆及代表机构。这是各方进行公开情报搜集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驻港外国代表机构有56个总领事馆,55个名誉领事馆及5个官方认可代表机构。这些机构都有搜集香港以及中国内地情报的任务。其中,英美总领事馆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据《地缘指导》杂志披露,美国驻港总领事馆人数常年保持在300人以上,其中有大量中情局以及美国三军的情报人员,开展针对我国的秘密活动。1995年7月,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空军上校联络官约瑟夫・陈和上尉助理联络官德韦纳・佛罗伦兹,就以香港为跳板,前往我国东南沿海搜集我军事演习以及广东、福建空军基地的军事情报。他们潜入我多处军事禁区进行偷拍等活动,并对窃取到的情报进行了配音和标注。7月29日,二人租自行车潜入我一军事禁区,企图进行窃密活动时被抓,当场缴获英文版军事地图、红外望远镜、军用手电筒、摄像机、照相机及拍摄我军事设施的录像带和290余张照片等。位于香港中环的英国总领事馆,也是情报窝点。英国绝密的情报单位通讯总部常年在此设点,在领事馆内部和建筑物周围布设了大量的窃听天线,大肆搜集来往于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电子信号,严重威胁我在港通讯安全。   2.研究机构。许多海外情报机构打着学术招牌在港搜集情报。目前香港某研究中心,回归前曾是美国中情局负责搜集我国各类政治、经济情报的中心。该机构利用微缩影印、计算机下载等方式,搜集了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各主要省市每日的主要新闻报章以及我国2000多个县的县志,有的甚至比内地掌握的资料还丰富。如果需要参阅我国为庆祝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而发行的号外,几秒钟之内,该研究中心便能将资料调出。国外汉学界以前曾流传一个说法:从事中国研究的海外学者,如果没在该研究中心呆过,其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和可信性都将受到质疑。在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下,美国才放弃了对该研究中心的操控。此外,其他一些学术机构,在香港回归前也受中情局控制,中情局常年给予其多达百万美元的巨额经费资助。   3.公司商号。仅以台湾间谍机关为例,其“国安局”、“法务部调查局”   以及“军事情报局”等机构在香港开办了大批商号,借商业外衣的掩护,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据台湾媒体解密的资料显示,“国安局”以某公司为名,驻有一个七人行动小组在港开展活动。“军情局”干脆一口气注册成立了20多家公司,掩护其情报机构开展工作。   此外,英国政府在统治香港期间还在香港警察内部设立了警务处“政治部”。这个鲜为人知的情报机构成立于1950年,隶属于英国军事情报局五处,主要工作是收集社会主义国家情报,严密侦察防范“中共的颠覆、间谍活动”。   英美利用香港搞间谍活动   香港回归后,英美情报机构在不得已撤出一部分间谍力量之后,又利用以前打下的基础,在香港继续扩大情报网点、扩大渗透领域。一批警务处“政治部”“骨干”几年前秘密转至海外,经过几年秘密培训,1997年随着移民回流潜入香港。在英美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他们有的跻身香港的政府部门,有的潜入香港的保安、商贸机构,进行秘密情报搜集。   近期以来,随着一些海外反华势力对香港政局插手,引发了一连串事件。香港《英文虎报》、《星岛日报》以及《东周刊》等媒体去年年底披露,一些长期资助香港“民主派”团体和研究机构的美国政治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竟都有美英情报单位、尤其是美国中情局的背景。   至于窃听装置安装者的身份如何,情报专家分析,根据近年来英美两国在香港的一些动作,加之其在回归后对香港局势变化表现出的过分“热情”,人们心中多少也能猜出几分。(陈晓钟 童宜)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北京外交学院教授“我必须收费,否则不接受采访”

  “我必须收费,否则我宁愿不接受采访!”外交学院宫少朋教授对采访的记者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年后,外交学院的部分教授逐渐统一做法: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要收取采访费,否则拒绝接受采访,采访费的价格至少每小时200元。收费理由是,接受采访要花费很大精力,而且常常要涉及自己的研究成果。   外交学院科研处一位负责人郦女士表示: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是个人行为,学院不便介入。   但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展江、喻国明坚决反对这一做法,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腐败的表现。 记者采访被要求付费   5月底,《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磊先后跟两位外交学院的教授表达采访意向,但均被拒绝。事后他才知道:如果自己主动提出付给对方费用,采访可能就会变得很顺利。   陈磊说,因为一个涉及到中美关系的选题,他需要采访外交学的专家。于是,他首先和外交学院的张历历教授取得了联系,但对方断然拒绝了他的采访要求。他又联系了外交学院的另外一位教授,但同样被拒绝采访。   在这种情况下,陈磊又联系上了外交学院已经退休的周尊南教授,但还是被拒绝采访。陈磊试图说服周教授接受采访,周教授情急之下,终于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拒绝采访是不想“得罪”学校的同事,因为前几天有同事打电话告诉他,大家统一起来,让媒体记者采访时付费,否则就不接受采访。   “听到这个说法太意外了!”陈磊回忆。但周教授不肯透露发起付费采访的同事姓名。当他想就采访收费的问题和周教授进一步探讨的时候,周教授重复说着“我也没有办法,真的很抱歉”,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中国青年报》实习记者陈燕(化名)采访中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据她介绍,5月底,她联系到外交学院宫少朋教授并提出了采访要求,宫教授先是拒绝接受采访,在她提出可以付费时,宫教授告知了收费标准,两个小时400元。   陈燕说,宫教授当时还给了一个“建议”,付费采访的事情报社应该主动弄出一个标准来,不要老是让他们来开价。像中央电视台请他们过去,都是主动付费的。这方面,国外有很多经验,也可以借鉴一下。 部分教授统一收费做法   为了确认外交学院部分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的做法,记者和宫少朋教授取得了联系,电话里他异常干脆地告知,“我当然收过费!”“我必须收费,否则我宁愿不接受采访!”   宫教授介绍,已经有很多人来咨询过采访收费问题,最近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开始有人提出接受采访是公益事业不应该收费,但他们讨论后认为不能简单说是公益事业,应该收费。“既然别的同志这么做,就应该和大家站在一起。”   宫教授说,他的收费标准是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最少每小时300元,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每小时最少200元。不过,有的媒体起初说好给钱,采访完了却不掏钱。   谈及收费的缘由,宫教授称,最初是去年年底上海一教授提出这一做法,但被报社批评了。同为大学教授,他们支持这位教授的做法。“我很严肃地说,这件事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记者试图询问这位上海教授的名字时,宫教授说:“我有义务告诉你吗?你这不是要采访我吗?”说完挂断了电话。   记者又和外交学院张历历教授取得了联系,他表示,他接受采访并不收费,而是选择媒体,只接受《人民日报》等4家媒体的采访。   但张历历教授证实,学校可能有很多的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 教授称采访收费合理   外交学院周尊南教授表示理解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的做法,原因是,接受采访要花费精力,还要涉及被采访者的研究成果、所学知识,记者写稿子有稿费,教授接受采访收费就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周尊南教授说,中央电视台很多采访是付费的,甚至那么几分钟就付给500元。这就好比教授上课能获得课时费。   张历历教授也表示,有人觉得接受采访花时间,还有风险,所以认为应该收费。事实上,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现在是民主社会,只要采访前互相约定就可以。学校知道,但没有干涉,因为这是教授的权利。   不过,周尊南教授提出,并非接受所有采访应该收费,作为本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发表看法接受采访应该收费,但非本领域的采访内容就不应该收费。比如一个环保问题,环保专家接受采访可以收费,一般人士接受采访就不应该收费了。   周尊南教授说,收费的做法是上海一位教授提出来的,今年年后外交学院的部分教授私下闲聊时统一了这个做法,有的教授不想收,但碍于会对收费的同事造成压力,只好收费了。据他所知,北大也有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甚至请了经纪人专门打理这些事情。   昨天下午,外交学院科研处郦女士(学院有活动由她负责和媒体联系)向记者表示: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的情况学校并不知道,这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也是他们的权利,学院不好插手管。不过她同时表示,这个观点不代表学校。 有新闻学者认为是腐败   “教授可以拒绝接受采访,但绝不能收费!”昨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展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   展江认为,担任公职的政府官员、教师接受采访都不应该提出收费要求,因为他们花费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们担任的是公共职能。“教授接受采访收费是很滑稽的事情!”   展江说,接受采访花费精力、花费时间绝不是收费的理由,因为采访收费会把新闻操作搞乱。如果一个教授认为采访内容涉及自己研究成果、版权,可以拒绝采访,不提供。(本报记者廖洪武)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郑翠萍偷渡案陪审团僵持不下

美国联邦执法机构对华人偷渡集团首脑的审判不如预料般顺利。对涉嫌参与1993年“金色冒险号”偷渡案的偷渡集团首脑郑翠萍的审判,经过一个多月的庭审,原本等待陪审团于20日作出裁决,结果却出现戏剧性变化。 陪审团表示,对指控被告的5项罪名是否成立无法达成一致协议,要求法官允许对被告的局部指控进行宣判。法官对此不表同意,要求陪审团继续闭门讨论。陪审团21日提出重新讨论部份证词。这一审判的结案可能旷日持久。 *专家:可能旷日持久*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庭审,原本检辩双方已经协商同意、并由法官宣布将于上周完成结案,陪审团将做出裁决。但是20日陪审团表示,对郑翠萍五项罪名是否成立僵持不下。陪审团提出,希望法官允许对郑翠萍的部份罪名进行定罪,以此结束这一被称为“大审萍姐”的案子。但是法官认为陪审团仅仅花了两天半时间就要对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庭审做出如此结案太过草率,要求陪审团继续闭门讨论。21日陪审团提出再次审议为检方出庭作证的原福青帮成员的证词。专家推测,结案可能旷日持久。 *于金山:缺乏强有力证据* 一直跟踪此案报导的纽约《世界日报》资深记者于金山表示,从陪审团提出疑问的迹象分析,他们对郑翠萍五项指控中的后四项罪名,即非法禁锢偷渡客、洗钱、汇钱、收取绑架赎金,分歧较大;而对第一项的合谋罪意见比较一致。于金山认为,检方基本上以福青帮的污点证人为提供证词主要来源,缺乏更为直接和强有力的证据,是使得审判不能按时完成的主要原因。 而辨方律师集中力量攻击这些污点证人的可信度显然已经奏效,比如,证人之一的翁玉辉1984年偷渡来美,靠买假文件获得须1982年前来美的非法外籍人士才有资格享受的1986年大赦;又比如,1981年偷渡来美的郭良琪以参加89年民运为名,获得布什总统签署的保护在美中国学生法案所给予的合法身份。他们在辨方律师质问下居然表示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假文件和服务公司的服务。他们证词可信度可能会打折扣。 *于金山:检方未核实证据* 于金山表示,审判不能顺利结案的另一个原因是,检方负责证据调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一些多年前获得的证据没有进行鉴定与核实。 于金山说:“他们就没重视这件事。他们花很多钱,请了尼加拉瓜的、香港的(证人),这些警察来作证。联调局最重要的是一张纸,萍姐写的9393的密码,居然没有跟萍姐的笔迹去对。所以那个辩护律师讲,好像是我写的。他说,你们对了笔迹没有啊?” *李进进:审判地点影响审判结果* 据《世界日报》报导说,陪审团意见发生僵持使得准备起诉证据及证人已两年余的联邦检察官们有些意外,三名主控的助理检察官脸色凝重,而辩方律师对陪审团的走向则表示审慎乐观。 纽约执业律师李进进表示,美国联邦刑事法对定罪的要求非常严格,12名陪审团成员中只要有一人表示不同意见,罪名就不能成立。另外,审判地点的选择也对审判结果影响重大。一个移民偷渡案在移民聚居地区审判、还是到教育程度高、家庭富有的地区去审,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李进进说:“平均如果移民多、穷人多,那当然对政府没有好感。教育程度越高、越富有的地区对政府的倾向性越高。” *于金山:辩方有机会上诉* 《世界日报》资深记者于金山分析,这一案子如果仅以第一项共谋罪成立定罪、辩方求刑五年,则郑翠萍已经服满刑期;如果五项罪名全都僵持不下则会出现“流审”,必须重新审判。不论陪审团协议认定全部有罪或部份有罪,如果辩方认为陪审团的决定不正确,仍有到联邦上诉法庭申诉的机会。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多市油价三天一涨 8月份将突破1元每升

周一,加拿大的燃油价格一路飙升,迫使有车族寻求省钱方法。 各大城市汽油价格从76.5到92.9分/升不等,价格非常不稳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有经验的司机就如何加油提出建议:在晚上加油;到郊区的加油站加油;每周一或周五把油箱加满油。 39岁的房地产经纪人艾琳娜・鲍勒德(Selena Pollard)在为她的SUV加油时说:“油价完全失控了,居然91分/升。我认为周一加油站调低了油价,所以那儿特忙。” 安娜・马可波罗称,她很少将车加满油,除非运气好找到一处油价低的地方,通常她只加15-20元的汽油。她说:“汽油价格捉摸不定。许多时候我们发现晚上的时候油价已降了下来。” 72岁的威廉说:“燃油公司没有理由提高价格,他们只是像往常一样在欺骗我们,就是这样。这太糟糕了,但我认为还会更糟,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我坚信原油会涨到100元每桶。”周一原油价格涨到60美元/桶,并且还会再涨。 就整个加国来说,周一曼尼托巴省的汽油平均价格最低,为88.6分/升,最高为新斯科舍省,为96分/升。汽油价格最贵的城市为温哥华,平均为97.2分/升,卡尔加里平均价格为84.8分/升。 美国gasbuddy网站经营人詹森・托斯(Jason Toews)称,因为大西洋省区(Atlantic Canada)较高的税率,所以燃油公司实行较高的燃油价格。他估计八月份加国燃油平均价格将涨到1元/升。他说:“作为司机,我们感到很郁闷。假期公众不再出去驾车游玩,因为高价汽油会花太多的钱。”他说,忽高忽低的燃油价格在多市最为明显,通常多市汽油价格每三天上涨一次,接着会因为加油站间的竞争而回落。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机场申请到一日禁令 多市出租车不准堵路

本周一,多市众多出租车司机因不满市府颁发汽车牌照时的不平等做法,于是对通往皮尔森国际机场(Pear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道路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围堵,此举不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还致使大量乘客的旅行遭到延误。 周二,大多伦多机场管理局(Greater Toronto Airports Authority)成功获得法院为期一日的禁令,要求任何出租车司机不得像昨天一样,对道路进行非法堵塞,他们有权继续发泄自己的不满,但必须是在他们指定的停车场里。 对此,多市警方的发言人表示,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抗议者有危险的举动,警察们将立即介入对其进行处理。 同时,大多伦多机场管理局的负责人康妮•特纳(Connie Turner)表示,周三他们还将继续向法庭申请延长禁令的时间。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

被控做工业间谍中国留学生获保释

中国留学生李李被法国司法当局以工业间谍罪名关押53天后于本周一获保释。李李所在学校校长指责法国媒体在李李事件报导中夸大事实。 *女学生称不知自己违法* 在法国著名汽车工业集团瓦雷奥工作的中国女实习生李李今年4月底因涉嫌窃取公司商业机密被警方逮捕,法国司法当局随后以“非法进入数据系统”及“滥用信任”的指控将其关押。在关押期间,李李否认从事工业间谍活动,但承认确曾将公司资料下载,准备带回家用于完善实习报告。她表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 *法庭仍将深度审理* 在李李辩护律师的力争之下,李李于6月20号获释离开巴黎凡尔塞女子拘留所,但目前仍处于司法监控之下,法庭将于本月24号对李李案进行深度审理。 李李出狱时感谢她的法国男友及其母亲为争取她的获释所做的努力,她同时感谢她所在的学校-贡比聂工程师学校师生在她被关押期间对她的声援和支持。她表示事件对她造成极大冲击。 李李的律师则向媒体透露,李李的获释来之不易,尽管凡尔塞法庭预审法官作出的释放决定是公正和肯定的, 但律师仍与法国司法部做了激烈抗争才最终争取到李李的获释。 *校长指责媒体夸大事实* 在此之前,贡比聂工程师学校校长奥尔塞罗曾指责法国媒体在李李案的报导中大肆炒做,夸大事实。他在接受法国电视一台的采访时表示,媒体在报导事件时将李李说成是才华出众、拥有多项文凭、具备语言天赋、能操多种外语的学生,这完全违反事实。媒体首先将她选学和通过考试的科目说成是她已获得的文凭项目,而这些科目是任何一个工程系学生都必须选修的课程。奥尔塞罗表示,其实李李只具备中国高中毕业文凭,她能讲中文和法文,法文是在经过六个月的强化学习后通过的,与媒体所说的三个月学就法文不符,她的英文只有与人电话交流的初级水平,而且还是两次补考后才获得的水准。奥尔塞罗表示,谁也不会认为她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计算机是她的弱项,而且刚刚考砸了一门计算机重要科目的考试。当媒体说警方在她家中发现六台电脑时,她的同学都感到可笑。奥尔塞罗认为,李李可能犯下的错误是天真无知。 李李出狱后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她在公司内部联网内下载了最大限度的文件,以便回家后再做选择,她从没想过下载文件可能是机密文件。 *媒体渲染李李案加强法民众担忧* 李李涉嫌窃取商业机密案发生在欧中纺织品争端爆发之机,媒体对李李案的渲染加重了法国民众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媒体此次在报导李李获释时十分低调。

发表在 杂七杂八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