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效仿印度 实行双重国籍吸引人才

在留交会昨天下午举行的留学人员代表座谈会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透露,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海外人才,中国正在考虑效仿印度,为海外专才实行“双重国籍”的优惠政策。

  刘燕华透露,根据国家的科技中长期规划,对优秀海外人才的政策仍然不变而且将更为优惠,已有政策规定,日后重大的科技项目如“八六三”、“九七三”等国家级课题,都要想办法向留学人员开放。而且对一些国内还认识不足的“非共识项目”给予特殊帮助。

  加拿大普通话华人联合会和多伦多信息港(www.torontoservice.com)于2003年10月进行了双重国籍大型网上民意调查历时16 天,共有1888人参加。92.6%参与调查的大陆移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中国移民在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入籍公民后保留中国国籍,即对应承认双重国籍。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加拿大中国大陆移民和留学生对保留中国国籍的强烈关注和深切期盼。普通话华人联合会的矫海涛根据调查结果,向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递交了书面报告,陈玉杰对此报告极为重视,表示国家侨办非常理解中国侨民的感情和愿望,要积极对待,认真研究。这一书面报告已被同时抄送中国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此外,印度允许居住在海外的部分印度裔人士拥有双重国籍,对海外优才极具吸引力。刘燕华透露,我国也正在考虑效仿印度,对部分优秀的海外人才给予双重国籍的待遇,使他们免去许多回国投资、就业的障碍。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印度坦然面对人才流失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发展中国家人才短缺已日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作为第二大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有着“软件大国”的光环,但同样也面临人才大量外流的尴尬。

  印度每年因人才外流损失20亿美元

  自独立以来,为实现科教兴国,印度历届政府执行了一条高等教育优先的教育政策,为印度经济建设创造了一大批从尖端科技研发到基础科技应用的技术人才,也让印度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三人才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由于工资待遇、生活环境以及研究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数十年来,印度科技人才外流现象有增无减,近60万成绩优秀的毕业生都到国外深造不归,4000名知名度高的专家早已移民欧美。近年来,印度软件人才流失现象尤为突出,仅1996至1998年间,每年毕业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中,有近80%到发达国家谋职或留学。去年,联合国的一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凭借优越的条件,吸引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印度由此每年损失高达20亿美元!也难怪早有人用“奶牛现象”来形象地比喻印度人才的培养与流失: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而乳房却在国外,最终挤奶的是外国人。

  印度等待着提取“人才银行”的利息

  人才外流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久前,印度全国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表示:今后两年印度软件业将需要14万专业技术人才,至2008年将需要220万名软件技术人员和 160万名硬件技术人员,但按照目前的人才流失速度,今后10年内,仅IT业,印度人才缺口就将达到100万。

  印度最顶尖的印度理工学院,学生质量堪称千里挑一。多年来,该校毕业生基本都去了美国,再不济也去了东南亚国家,留下任教的则大多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的“土博士”。高素质师资队伍的不足已开始影响到该校的科研教学质量。近年来,当地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媒体上撰文警告,当年,印度在英国殖民时期对外出口棉花,而现在则输出工程师。在全球汹涌的IT浪潮前,印度将面临又一次沦为科技领域“殖民地”的危险。

  印度政府早就投资创建了“科学人才库”,负责接纳愿意回国工作的海外印度人。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印度政府也都建有海外专家人才数据库,尤其重视那些能为印度重点项目解决难题的人才。但与美欧发达国家开出的优厚条件相比,印度在工资水平、工作和科研环境方面相差甚远,人才流动仍是“进得少,出得多”。在美国,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平均年薪为7.5万美元;而在印度,做同样工作的设计师每年只有1.25万美元,薪水仅相当于美国的1/6。印度宪法中早就明文赋予了“公民可自由迁徙和定居”的权利。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既然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无法挽留住人才,还不如顺水推舟,对人才外流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

  当年,有“计算机总理”美誉的印度前总理拉・甘地就曾说过, “即使一个印度科学家、工程师或者医生在50岁或60岁回国,我们也并没有失去他们。我们把这种人才外流看成正在积攒利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银行 ’。”去年,在议会回答议员的公开质询时,印度人力资源部部长乔希博士认为,政府不认可联合国人才发展报告所指出的“印度每年因人才流失损失20亿美元” 的观点,因为在印度政府看来,当印度人才从欧美归来时,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也为印度提高了知名度,更带回了创新精神!

  创造良好的留人环境,人才理念有了重大飞跃

  在印度政府看来,21世纪归根到底则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怨天尤人或是只唱爱国主义的高调对阻止人才流失之事无补,只有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提供与世界接轨的一流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才能使人才“心系印度”。

  近年来,印度政府通过法律、税收、资金、设施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努力为回国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同时还在班加罗尔、海德拉巴等新兴城市,大力发展兴建科技园,鼓励高科技人才归国创业。如今,许多早年至美国“硅谷”淘金的印度科技人才已开始以每人每年20万美元的投资规模,将资金以及现代化管理技术投入到这些高科技园区,为印度IT业注入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2003年开始,印度政府开始每年在新德里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海外印度人日”,旨在吸引更多的海外印裔为故土建设出钱出力。首届会议上,瓦杰帕伊总理就宣布,允许目前居住在美、加、英、澳大利亚等国的印裔拥有双重国籍,还允许这些印裔能在印度国内生活、工作以及购买房产。瓦杰帕伊甚至在会上对印侨大声呼吁:“印度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实力的差距,印度本土公司在与跨国公司展开“人才争夺战”时,都甘拜下风。近年来,许多逐渐壮大的印度公司为防止人才外流,同时为吸引“海归”派,更是不惜血本,给予技术人员丰厚的报酬。在印度一些知名大公司,软件技术人员年薪年增长率已达到30%。

  以 1981年创立的印度信息技术系统公司为例,历经20多年的经营,该公司目前上市资本已达到100亿美元。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公司高层不断将公司股份优惠转让给员工。该公司已有200多名员工成为百万美元富翁,近2000名员工成为百万卢比(48卢比约合1美元)大户。

  为抢在跨国公司之前发现本土高科技人才,印度“硅谷”班加罗尔近来甚至出现了一群受印度IT公司高薪聘请、旨在发掘新一代技术精英的当地“人才猎头”。猎头们拉拢人才的手段各式各样,包括高薪、股票期权、尖端科技研发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目前,专营人才猎头行当的马富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相当快,正争取上市经营。公司已拥有1万名员工,并以“探访卡”的方式建起了当地IT科技人才数据库,其挖掘对象不仅限于已投身IT业的专业人才,还包括大量未走出校门的人才。

  业内分析人士感叹,印度本土IT人才猎头机构的崛起和成功运行,不仅将使印度庞大的IT人才队伍可以形成合理有序的流动,而且也表明印度本土公司在人才争夺理念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关数字

  据了解,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仅在硅谷地区供职的中国科技人才就已超过10万人。

  1978年以来,中国已有58万多人出国留学,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2.1%,其中上世纪80年代为3%,90年代为29.7%。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公派留学生为5万多人),有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现有约27万人正在就读。

  近10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递增,成为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收藏
此条目发表在 杂七杂八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