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响石油管道争夺战

位于寒冷的东北平原上的大庆油田,曾是中国自力更生精神的自豪象征。自1959年在那里发现巨大的石油储量后,大庆让中国从此结束了对前苏联的石油依靠,更让北京在后来的冷战期间挺起腰板与莫斯科对抗。如今,大庆油田的钻井设备仍在不停地运转着,但这个中国最大的早已贫瘠的油田的产量却在急剧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引发对能源的强烈渴求,只有国外的石油供应才能满足其庞大的胃口。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周刊的文章指出,鉴于多种迫切的原因,北京的能源决策者们已把希望寄托在前苏联人的承诺上。但不幸的是,中国的老“冤家对头”日本,也正在打俄罗斯远东石油的主意。

如果中国争到这个已折腾了好几年的石油管道线,那么大庆油田将会成为“安大线”(安加尔斯克至大庆)的终点,这条起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南部的安加尔斯克油田的石油管道线,其长度为2300公里。如果大庆油田得到了这条石油管道,那么它将成为一个提炼俄国原油的中心,也将会重振这个石油基地的雄风,抖掉几年来因大批石油工人下岗所引爆各种麻烦。若“安大线”建成后,安加尔斯克油田将会每年提供2000至3000万吨-□o,相当于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三分之一。

但日本人的主意则是力劝莫斯科修建一条由安加尔斯克通往俄罗斯远东着名港口纳霍德卡的管道线(又称“安纳线”),俄国的原油可从纳霍德卡装船运至日本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市场。此外,还有人提议在“安纳线”上修建一条通往大庆的分管道,但此项提议已遭到各方的怀疑,担心安加尔斯克油田没有足够的原油来填满这两条石油管道。

经济学人称,目前许多分析家确信,俄罗斯人更倾向于日本人提出的“安纳线”,而不好看好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中国提出的“安大线”,因为日本人的计划将会让俄国避开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此外,如果俄罗斯意识到其远东地区能源开发的潜力,就需要日本投资家提供的几十亿美元的投入,尽管日本投资家对这个项目的经济生存能力感到担心,并已冷淡这个主意。

中国专家指出,日本之所以想尽办法希望俄罗斯建成“安纳线”,是出于其能源战略和地区性战略的考虑。日本是石油消费大国,在国家整体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比例高达50%以上,而日本石油资源匮乏,几乎都靠进口,如何确保石油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石油进口的88%来自中东国家,不仅仅是中东局势不稳定的问题,这些石油到日本还要经过许多战略要地,如印度洋或者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海峡,大而富的日本船经常成为海盗们光顾的对象,这些都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考虑能够保证安全的能源政策,改变其能源进口过分集中在中东和东南亚国家的格局。

因此,日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邻近的产油大国俄罗斯。日本希望通过“安纳线”把俄罗斯石油直接输送到日本海沿岸,这样不但增加了石油运输的安全性,而且与中东相比,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距离大幅缩短,从而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

但经济学人指出,“安大线”不被看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此项计划最大的支持者、俄罗斯最大私营石油公司尤科斯的老板霍多尔克夫斯基,因欺骗和逃税于去年被捕。霍氏本人及尤科斯公司一直都支持修建“安大线”,并且尤科斯公司已与中方签订了有关合约。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战略专家安东因科(Oksana Antonenko)确信,莫斯科早已决定了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线,因为这条线路更符合普京的发展远东地区的战略计划,而纳霍德卡线在满足国外用户的需求时,还能满足远东地区的市场。安东因科认为,从“安纳线”修建一条分线通往中国大庆的计划,只是在理论上还被保留着,“但这条分线不可能变成现实”。

这样一来,中国将何去何从?经济学人的文章说,中国最大的关注是保护自己免受国际市场油价的影响。目前,中国需要进口三分之一的石油来满足国内需求,但到了2030年,其进口石油量将增长到60%;此外,中国的进口石油一半来自中东地区,而中国的油轮又必须往返于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装备不良的中国海军又难担负起“保驾护航”的重任;还有,倍受中东动汤局势冲击的石油价格等等,已迫使中国的决策者们瞄准了东北亚地区。

饱受折磨的“安大线”计划和对中东局势的担心,已让中国高层不得不做出其它选择,其中包括在中亚地区至中国新疆之间铺设一条“昂贵”石油管道。中国媒体报导说,近来,中哈双方对修建从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大陆架通往中国新疆的管道重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项由哈萨克斯坦提议建设的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项目,预计总造价为30亿美元。这一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边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油集团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其中包括肯基亚克油田),东至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全长近3000公里。按照最初意向,这条管道应在2005年建成投入运营,但由于哈石油年产量难以确保这条管道进行赢利性运转所需的2000万吨最低供油量,管道项目的整体建设随后被迫搁置。

200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所属里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勘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2002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达到约5000万吨,出口近3500万吨。计划到2015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将超过1亿吨。随着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增加,加之良好的前景预期,中哈管道又被提上日程。

从2002年开始,中方决定采取分阶段建设这条管道的办法,以便减少投资风险。先是从中油集团购买的肯基亚克油田向西修建通往里海的管道,使中油集团在哈购买的油田能够同俄罗斯的管道连通,其开采的石油可以向西输送到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

这条从肯基亚克到阿特劳的管道已于2004年春天正式投入运行,管道全长448.8公里。作为中哈输油管道的组成部分,该管道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向西输出中油集团在哈开采的石油,年输送能力为600万吨,2004年二期工程竣工后,运输能力将提高到900万吨。

经济学人说,尽管中哈石油管道项目的造价“太昂贵”,其“战略价值的风险”也极高,但英国剑桥能源研究联合会的罗伯兹(Scott Roberts)仍认为,这个项目对中国的决策者们来说“很值得”,因为“中国的石油安全对其总体经济和政治安全来说,正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从这个观点来看,如果你能确保石油供应可靠地进入你的市场,这当然具有重大意义。”

收藏
此条目发表在 新闻快递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