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归档:九月 2002

加国移民政策致种族暴乱?侨领驳斥:危言失实

一份由前加国大使撰写的报告指出,现行的移民政策可能会引致严重社会问题,不抹杀长远而言会暴发种族暴乱。不过,中侨互助会行政总监陶黄彦斌就批评报告缺乏实质理据支持,甚至是危言耸听。 菲沙研究所昨日公布该份由科拉科特(Martin Collacott)撰写的报告,报告表示,若联邦政府不改变现行移民政策,温哥华和多伦多等到大城市,将可能出现众多问题,包括移民到来后申请父母和家人到来,会增加“没有生产力”的移民,长远而言更不能抹杀发生种族暴乱的可能。 陶黄彦斌反驳该报告,她说根据去年的移民数字显示,在25万新移民中,年龄超过65岁的男性移民有2.2%,逾65岁的女性占2.7%,较现时加国平均人口占11%至12是年逾65岁人士为低。再者,移民中占8成是45岁以下,属于年轻力壮兼教育程度高的一群,可反映没有出现愈来愈多的“没有生产力”移民的问题。 她说,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现在加国经济趋全球化,此等不同的文化背景,藉着本身的技能及关系,将来会有助加国经济的经济发展。 她又指出,加国除了小部分土著外,都是不同时期到来的移民,共同携手建设家园,故不应该存在种族冲突的问题。有关长远而言不抹杀造成种族暴乱的说法只是危言耸听。 另外,华裔加人协会行政总监黄煜文称,若收紧移民数字,只会令到日后的工人、消费者、退休金供款及税收等减少,最终会令到社会服务及个人实质入息减少。他同时批评现行移民政策矛盾,一方面称欢迎移民来到,另方面一些官僚政策却对承认移民资格的问题制造障碍。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本报快讯:长江日报称从未发过陶琳之母被捕的消息

星星生活周报快讯/9月24日,中国武汉的长江日报在其汉网发表声明称,该报从未发表过有关陶琳之母被捕的新闻。但该报在此声明中,也并未肯定或否定陶琳的母亲是否有贪污行为。 9月18日出版的多伦多《星岛日报》在其A2版发表报导称,“据新浪电脑互联网站转载武汉市长江日报报导透露,陶琳的母亲在前来多伦多市办理女儿身后事后,回到武汉市已被市公安局拘捕。” 之后,多伦多的一些网站转发了《星岛日报》的上述消息内容。星星生活周报还将就陶琳案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追踪报导。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两名大陆学生在吉隆坡抢劫银行遭击毙

(中央社记者陈毓平吉隆坡二十四日专电)两名来自中国安徽省的学生,同是二十三岁的李相与郭礼,数年前到大马首都吉隆坡私立学院念书,成绩还相当出色,却在上周五连同另外两人结夥去打抢银行,反遭保安员开枪击毙。 事发当天当局还以为是当地华裔劫匪,经过两天搜索侦查,始揭发他们原来是来自大陆并已在本地私立学院深造的学生,而且死者之一的李相,签证在下个月期满即将返乡。 警方经多方侦察始发表较完整的报告。警方从学院方面了解,他们都是三年前一同到吉隆坡卫星市区的巴达灵SS2区一所私立学院求学,不过,李相后来却转到另一间学院,同时也搬到蕉赖区居住。据了解两人的家境都不差,而学业成绩也相当优秀,却没想到一念之差,整个人生都给毁了。 警方已掌握逃脱的另外两名劫匪中的一人身份,这人也受疑是大陆学生。因此警方也在调查李相、郭礼与同党是否曾涉及其他劫案,抑或是首次行劫却出师不利。虽然警方在这项劫案中,发现死者都是持假手枪造案,但是,事后警方分别在他们所乘来造案的车子内,以及在其中一人的房子里,却都发现各有一枚九毫公分口径的子弹壳,因此不排除他们可能拥有真枪。 从被劫银行的闭路电视录影片断显示,李相与郭礼连同另外两人在本月二十日上午十一时十分,持著枪械闯入巴达灵区蒲种市TESCO霸级超市后面的艾芬银行,喝令出纳员缴出现款,他们抢了一袋约马币三万五千元的现钞,立刻转身就要逃出门之际,说时迟那时快,遭躲在另一角落的保安员连开数枪,李相与郭礼应声倒下,另两人却逃逸无踪。这时萤幕上的时间是上午十一时十二分。他们在仅仅的两分钟内结束了性命。 警方在现场发现,死者手中拿的却是逼真的玩具手枪。但是警方在当天下午四时三十分,在距离案发地点三公里的蒲种工业园内,发现被逃脱劫匪遗弃下的汽车,这辆挂著假车牌的汽车,后被证实是属于李相的房东所有。因此警方又从李相的房东录取口供,并了解李相过去经常向房东借用车子,不过房东却不过问他借车用途。该房东也认识郭礼,或许是郭与李常相往来之故。 警方就在这辆车内找到李相的护照与一枚空弹壳,再从侦查李相的资料时,也取得郭礼的资料,结果警方在突袭郭礼的住所时,也找到一张学生证与一枚空弹壳。这张学生证相信是另一名中国学生的。因此警方目前正追查这位学生的下落,以便协助调查这宗案子。 警方在证实了两名死者的身份后,立刻通知中共大使馆,由后者设法联络他们的家属。据了解,中共使馆已派代表到警局了解整个事件的真相。刑事调查主任阿末拉兹认为,虽然警方已搜获死者的护照,且也从学院取得资料,但还是要再度确认,确保资料无误。 持枪抢劫银行的案件在大马早已司空见惯,但这回由大陆学生主导,却又遭保安员一举击毙两匪,那可算是当地较新鲜的黑色新闻,因此引得不少市民议论。最让人难予释怀的是,这些并非因贫困潦倒的年轻人,竟也铤而走险的干起案子来,究竟是社会的那个环节出了毛病。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有报告称:加国移民没有生产力 贫困比例逾五成

一名前加拿大驻外大使发表报告说,加拿大的现行移民政策存在缺陷,早晚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报告引用的数据表示,1986年前移民来加的人士当中,只有19.7%的人经济拮据,而1991年之后的移民,贫困比例跃升至52.1%。 报告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背后原因,主要是现行移民政策容许移民抵埠后,可以把他们的父母和其他家人也申请前来,但是,这些人没有生产力所需的教育及语言能力,必将给加国社会带来负担。 据明报报道,这份由科拉科特(Martin Collacott)撰写的报告,周一将通过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公布于众。 报告的作者为科拉科特。他说,加国“吸纳移民的人数世界首屈一指”。他更提出数据,论证他所谓愈来愈多“没有生产力”的移民,将在加国引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指出,联邦的移民政策错在弄假成真,误将移民有助于加国经济的神话延续下去。但根据他的研究发现,愈来愈多移民生活贫困,逐渐成为社会福利计划的负担。 科拉科特曾被派驻亚洲和中东当外交官,他在外交部工作30年后,在1996年退休。 他的51页报告题为“加国移民政策:需要重大改革”(Canada’s Immigration Policy: The need for Major Reform)。它说:“在1998年抵达的移民,贫困的程度为19.7%,而在1991年以后抵达的,比例达到令人困扰的52.1%。” 他说,61%的移民是按照其能力而选定的,只有27%的移民属于家庭团聚,剩下的是难民。 他还称,6月开始的移民政策改革,更加强调选择那些能在加拿大自食其力的人。 联邦政府的2002年移民计划书说,加拿大人口出生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而婴儿潮一代人正进入老年期。 该计划书说:“到2011年,劳动力的净增长将完全依靠新移民。” 这份联邦政府的文件说,随着新移民人数的增加,加拿大移民政策将把重点放在吸收有高技术水平的移民上,这些移民的受教育水平也在提高。 计划书承认,鼓励新移民到大城市以外地方定居的努力,没有取得多大成功。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本报特稿)社区人士吁救救孩子:邻里守望关顾小留学生

(星星生活周报记者贺泽西)谁来关心我们的小留学生?加拿大华人社区呼吁救救孩子。有人称,加国素有“邻里守望”的传统,华人应当关顾小留学生。 星星生活周报曾有一篇特稿报道称,一位老华侨曾向星星生活周报记者表示,在加拿大的小留学生,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作为加拿大的华人,我们不关心他们,还有谁去关心他们。 近日下午,星星生活周报举办的“中国留加学生中秋节座谈会”,也有多位各界人士参加。知名作家、《小留学生闯世界》作者之一孙博,约克大学教授邢必刚等的看法引人注目。 孙博在“中国留加学生中秋座谈会”上发言。(摄影:星星生活周报记者傅庆胜) 孙博说,小留学生将是我们身边的一分子。小留学生的称呼,娃娃学生、背书包的孩子。他续称,就小留学生问题,他做了3年多的系统研究和采访。 孙博也在寻找“怎样救救孩子”的答案。他称,全球都发生不少小留学生案件,象日本、英国等也有。他还表示,有些华人协会有几万会员,老留学生(第一代与第二代)可不可以帮帮他们?呼吁华人社区伸出手来。小留学生,何去何从?没有选择,90%的人也同样会呆在这里。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们的一分子。 邢必刚在“中国留加学生中秋座谈会”上发言。(摄影:星星生活周报记者傅庆胜) 任教于约克大学管理学院的邢必刚大声疾呼,关心身边的人,就要关心小留学生!加拿大社区有“邻里守望”(Neighborhood Watch)的传统,我们华人社区应当发起关顾小留学生的活动。他认为,有些学校的国际学生部的关顾不够。 此外,加拿大海外移民服务中心的代表,加华移民留学中心的代表,社区人士马建立等也表达了他们的一些看法。还有一位姓常的小姐特来参加会议,她称有个表弟想来加留学,了解这次会议的情况,或许能找到一些帮助。 加拿大海外移民服务中心的代表段女士在“中国留加学生中秋座谈会”上发言。(摄影:星星生活周报记者傅庆胜) 加华移民留学中心的代表吴女士在“中国留加学生中秋座谈会”上发言。(摄影:星星生活周报记者傅庆胜)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八名中国男女涉嫌偷渡在安省被警方逮捕

安省西南部恰腾-肯特(Chatham-Kent)地区警方前天在接到举报后,于华利斯堡(Wallaceburg)逮捕了八名疑为非法移民的亚裔男女,五名男性,三名女性。这些男女据信均为中国人。 加通社消息,据警方向恰腾日报透露,这八名男女系在华利斯堡市一间商店楼上的公寓内被逮捕。警方并起诉了一名华利斯堡市男子。目前恰腾-肯特地区警方已将本案移请加拿大移民部处理。 过去几年来,类似的非法移民案件亦有多起。美国移民暨归化局官员曾表示,在圣克莱尔河(St. Clair River)一带,非法移民一直是一个问题。 今年七月,11 名亚裔非法移民亦在距离沙尼亚市(Sarnia)西南方 50 公里处的德瑞斯登市(Dresden)被捕获。过去两年来,至少有五名当地人士被加拿大皇家骑警或美国移民暨归化局起诉。罪名为走私人口。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多伦多男子照顾老父不周罪成

多伦多男子彼德逊(Dennis Peterson)被控未能妥善照顾八十四岁年迈父亲罪名成立,法官押後至十一月十五日宣判。 据星报通讯社报道,最高法院法官麦里(Nick McRae)经过叁天聆讯後,裁定被告未能为父亲阿诺德(Arnold)提供生活所需罪成。 案情透露,警方接到一名气体公司抄表员的密报,於二零零零年六月到达登打士西街(Dundas St.West)及兰斯唐尼街(Lansdowne)阿诺德的住所。据知,阿诺德的儿子与孙儿也同住该处。 警员沃思(Darren Worth)供称,阿诺德当时独留家中。「他浑身污垢,衣服肮脏,毫不称身,裤子拉链没有拉上,看出他没有穿内裤。另外,他已多天没有沐浴及剃须。我看得出,他并无能力照顾自己。阿诺德告诉我,已没有进食数天,他不知道儿子在哪里,也没有儿子的联络电话。」 沃思在庭上并且指出,阿诺德住处满室蟑螂,遍地不洁碗碟及狗粪,另外他亦时常衣履不整地在街外流连。前任警员古莫尔(Richard Cutmore)供称,阿诺德於二零零零年五月某日在皇后西街流连,他奉命前往阿诺德家中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在屋外与彼德逊倾谈。 古莫尔表示,彼德逊告诉他,照顾老父颇感困难,他父亲经常外出,却往往忘记回家的路途,相信他已患上老人痴呆症。古莫尔告知彼德逊,很多社会服务机构可协助照顾他的老父。但据知,彼德逊并未要求该些机构协助。 阿诺德其後被安排入住长者中心。林里察医生(Richard Lam,译音)为阿诺德检查身体,相信他患上早期老人痴呆症,健康大致良好,只是稍为偏瘦,头脑不清。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追击:数千人为殉职的华裔骑警送行

多维社记者吴伟/加西时间9月21日下午,在9月15日车祸中殉职的31岁华裔警官吴吉米的葬礼在加拿大卑诗省烈治文市隆重举行。当身穿红色警服的8名皇家骑警抬著吉米的棺木走进教堂时,1100名皇家警官列队默默地为他送行。 在上千名皇家警官的周围,围聚著数千名来自大温哥华地区和烈治文市的送行人。据加通社21日晚报导,葬礼在一个布置肃穆的教堂内举行。葬礼上,吴吉米的同事赞扬了他的奉献精神,并感谢他默默的付出。 吉米的同事们听到了吉米一生的追求--梦想成为一名皇家骑警,但他的短暂的骑警生涯却在上周日被断送了--他的警车在一处十字路口,被超速行驶的撞毁。 一名曾跟吴吉米一起在温哥华岛邓肯社区的工作过警官说,当烈治文市的警官告诉他有一名同事遇难,正在寻找遇难者家属时,他根本没有想到会是吉米。当他听到吉米的名字时,仿佛是晴天霹雳。 这位警官介绍说,1999年有一大批中国非法移民进入卑诗省案子,吉米通过介入此案展现出他独特的性格,他接触了许多非法移民,并向这些人表明,加拿大警察并不害怕同他们进行接触,也不会象中国警察那样对待他们。 多维社早前报导说,加拿大烈治文市华裔皇家骑警吴吉米9月15日凌晨在一场车祸中不幸遇难。闻讯后,列治文警方出动数十名骑警超赴现场进行调查,许多目睹惨状的人都以难控制住自己的悲愤。烈治文市政大楼及皇家骑警总部均下半旗,为殉职的华裔警官吴吉米致哀。 当地社区报报导说,吴吉米发生殉职意外,很可能是舍身救人。有一位当晚意外的目击者阮珍娜(Gina Nyugen)说她死里逃生,全因吴的警车出现,挡了高速汽车的来势。 阮珍娜忆述说,当时她在威廉路东行与第三路的十字路口红灯前停车,发现一辆西行汽车竟越过中线,以估计160公里高速直冲向她,此时她想转线避开已经来不及,但突然一辆警车出现在十字路口,高速汽车直插警车车身,将之撞致360度翻转,最后滚至油站前,现在她仍惊惶不已。 图为9月21日上千名加拿大皇家骑警在葬礼上向殉职的华裔警官吴吉米送行。(路透社) 据报导,吴吉米早年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在88年毕业于烈市南区麦尼尔(McNair)中学,毕业后辗转工作,投身警察,在温岛邓肯分部(Cowichan/Duncan)担任5年骑警,其后调回烈治文市,做了16个月。 在吴吉米殉职事件发生后,两名华裔肇事者很快被捕,他们是19岁的陈佑宗和20岁的关英华,均为富家子弟。烈治文市华裔居民自发组职一个社区小组,关注该市华裔青少年飙车问题,希望透过实际行动,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烈治文市当地居民在从上周日新闻中得到吴警官遇难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一名当地妇女在事故现场献上一束红色的康乃馨,在没有留下姓名的卡片上写著:“致以最深同情,感谢您的奉献和对社区的服务,我们将会尊敬和尊重您。”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蒋子龙访加称中国文坛成熟了

正在加拿大访问的中国著名作家蒋子龙对于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感到“非常高兴”。他对中国目前文坛的评价是“成熟了”,中国作家不再模仿他人,他们充满自信,完全可以与任何民族在文学上展开对话。 据多伦多的一间中文媒体报道,蒋子龙率领一个历来规模最大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渥太华国际作家节。他在会议期间接受世界日报专访时表示,对高行健评价不高只是各别报纸和官员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文坛。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蒋子龙说:“高行健原是作协工作人员,他得奖,我当然很高兴。可惜,由于他的许多书没有在大陆出版,因此,大陆文坛还没有对其展开评论。” 蒋子龙说,他读近几届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小说时的感觉是作品质量有所下降,像中国的巴金、艾青,以及现在许多作家都在他们之上。他说,他有一个观点,世界文坛进入了后经典时代,已经找不到文学大师和经典作品了,人们甚至不能说谁是最优秀的作家。人们以前把文学称之为人学。现代社会,人学的概念太广泛了,究竟是碳水化合物的人、复制人、还是机器人? 他说,诺贝尔文学奖只是西欧的奖,不应该看成是世界性的奖。中国当代作家不比外国作家差。他特别推荐获得过两次中国最高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青年女作家迟子建。迟子建出生在中国最北方的漠河,她的小说带有中国东北情调,尤其是近作《伪满州国》用清明上河图的方式来写实,场面辉煌,从达官贵人至弹棉花手艺人等,个个栩栩如生,细节精彩,很难得。 谈到当代文坛,蒋子龙充满自信。经过文革十年的压抑后,文坛先出现对社会现实关注的作品,这些作品像重磅炮弹引起大众回响;接着再有问题小说、寻根热、学习西方现代技巧的浪潮。他说:“这么多年,我们几乎把国内外的流派都演练了一遍。现在,文坛结束了模仿别人的历史,有了民族个性。” 此外,商品经济开始的时候,文坛被冲击得六神无主。这几年,一切都稳住了。中国作家有了定力,成熟了。他们该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再浮躁。文坛相当活跃,流派纷呈。 1979 年,蒋子龙以《乔厂长上任记》轰动全国,一印几百万册,新疆建设兵团人手一册,一些大企业中,每个干部也都备有一本。至今,蒋子龙已出版七十多本书,其中包括四部长篇,一百多个短篇,二十七本散文集等。他最满意的是写文革的长篇小说《蛇神》。他的作品依然触及社会,两年前,《人气》在报纸上连载后曾因受到阻扰而中断四天,结果引起读者抗议,报社只好继续连载。他说,目前,全国每年出版一千多部长篇小说,由于这几年是散文、随笔热,这类书更是不知其数。当今文坛以关注现实为主流,特别是长篇小说。至于现在的现实主义与以前几十年提倡的现实主义有何区别,蒋子龙的回答是,现实主义是我移用的词,也许可以找到更好的表述方式。过去的现实主义是,“事实如此,应该如此”;现在的理解不同了,现实是荒诞的,甚至比虚构更不可理解。所以,现在的现实主义对于现实的挖掘要更为广阔、更为深刻,没有什么不可写,没有什么不被写。为此,他特别举出一些写官场腐败的例子,因为这些作品涉及的对象是中央一级的大官了。 (萧琦)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美国之音原题:多伦多中国移民找工作 难!

近年来,有约十万中国新移民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地区定居,但其中多数人发现,他们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许多人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星星生活周报早在约两个月以前,发表了星星生活周报特稿《直击电子厂招工现场》,引起一番震动。 而今,《美国之音》之音仍在跟着进行一些报道。多伦多一家电子工厂最近招收十几名普通工人,吸引了上千人昼夜排队应聘,应聘者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原先在天津从事机关工作的刘亚萍女士说,招聘早上八点钟开始,她在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队。 刘亚萍说:“晚上十一、二点,当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已经都排到一、二百人了。到凌晨的时候,大约就七八百人的样子了。在那里排队的98%都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这里面有的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还有的有博士学位。” 一个以中国大陆移民为主的华人社团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近几年抵达的中国新移民中,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人不到20%,从事普通体力劳动的人在50%以上。按照加拿大反贫困团体制订的生活贫困线来衡量,这部分新移民都属于贫困人口。 排队等候了一夜的刘亚萍幸运地被那家电子厂录取了,但进厂以后一直上夜班。她说:“上夜班对咱们每个人来讲确实是黑白不分,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因为大家都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对口工作,找到这个体力工,也还不错,为了挣钱,就先熬着点。” 相比之下,来自沈阳的李淑婷就没有那么幸运。她说:“这两天我大概见了四、五个工了。一进去都是好多、好多人,而且90%都是中国人。而且每次见面都是让你回家等,要填表,要面试,要等呀,麻烦很多。而且去见了工之后,有回信的很少。” 电脑行业过去一直是热门行业,但路先生在中国有十几年电脑工作经验,在多伦多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找不到工作。他说:“我到这来了以后,觉得似乎工作比较难找。我通过电脑互联网发了二百多份简历,但是很少有回音。”路先生希望北美洲的信息产业尽快复苏,那样也许找工作就容易些了。 一位在中国从事会计行业的马女士表示,由于找工作困难,她准备去学校读书。马女士说:“我实际上只来了三个月,听许多来了一年左右的同行朋友说,很难找到工作。我也试了一下,觉得非常、非常难。我在第二个月时就准备考托福,准备重新回到学校里去学习。有了北美的教育背景,我想找工可能容易一些。” 加拿大移民部的资料显示,自从199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去年移民加拿大的中国大陆人达四万人以上。这些中国新移民有约60%选择在多伦多及附近地区定居。 (严明)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