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烧鞋事件”背后的全球化市场仇恨

  “埃尔切事件”似乎已陷入僵局:继“烧鞋事件”后,西班牙埃尔切再次爆发大规模反华商示威游行。据《青年时报》报道,作为回应,西班牙温州鞋商也准备在巴塞罗那举行游行。

  对于最近发生在西班牙这起罕见的反华商事件,我想大多国人脑海中可能都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民族乃礼义之邦,残忍的暴行怎么会落到勤劳善良、谦和厚道的中国人身上?国际形象一直很低调、很和善的中国人遇袭就很难解释了。中国人惹谁了,“中国制造”惹谁了?

  有人把问题归结为“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没有征服异邦”,有人认为这是“保护地方工业”的极端之举。这些隔靴搔痒就事论事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读了《起火的世界:输出自由市场民主酿成种族仇恨和全球动荡》一书后,才找到了“烧鞋事件”的真凶:全球化市场仇恨。

  该书论述的是一种现象,即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现象:由于种种不同原因,一些少数族群在市场条件下趋向于在经济上起控制作用,在极大程度上控制着他们周围的“本土”多数族群。比如华人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是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白人在南非是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美国人、犹太人在很多地方都属这样的少数族群。

  从报道来看,华商在埃尔切似乎已经成为主导当地鞋业市场的少数族群。

  近年来,中国侨民在西班牙经商蔚然成风,中国商品在西班牙大小商店比比皆是,中国人开的商店在西班牙大小城市随处可见。此次“烧鞋事件”的发生地,埃尔切城,是西班牙第三大中国货物集散地,那里主要是生产和销售鞋类。一双不错的中国鞋用轮船装运到西班牙后只卖5欧元,而西班牙生产的鞋最低价也要8欧元―――3欧元的差价正是焚鞋事件的直接起因。

  在世界上存在着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的许多社会里,由于市场和民主在这样的社会里施惠于不同的族群,市场将巨大的财富集中到“外来的”少数族群手中,在时常处于贫困的多数族群中挑起嫉妒和仇恨,便造成了双方极不稳定、极易磨擦起火的状态。

  不错,西班牙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似乎少数族群现象只发生在富国之于穷国中。不过我们看到,在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国际贸易中,全球化打破了各国贸易保护的最后樊篱,使一些国家的弱势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残酷竞争,少数族群的形成已经突破了穷国与富国界限,富国中也可能形成被外人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就说西班牙埃尔切,“中国鞋”的竞争优势(价格、质量、经营方式)打垮了很多本土企业,当地制鞋业和销售商深感危机重重,温州鞋商已然成为主导当地鞋业市场的少数族群,面对着那些被抢走饭碗和生意的当地多数族群。

  回忆一下1998年发生在雅加达的惨剧:一些印尼人叫喊着打、砸、抢了数百家华裔店铺和住所,烧杀抢掠间有两千人丧生。一名幸存者是个14岁的华裔女孩子,后来服药自尽,她曾在亲生父母面前惨遭轮奸―――这场惨剧的背后是什么,是华裔作为当地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在本土多数族群很多人眼里:华裔是剥削者,是外来入侵者,其富有是不可容忍的。如此,在民族主义和民粹暴力下,整个华裔群体便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无疑,相比于当年印尼排华的“大巫”,埃尔切“烧鞋”算是“小巫”了。可透过“烧鞋事件”,我们同样看到了全球化市场带来的仇恨,看到了华商成为当地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后所引致的嫉恨,看到了他们的财富成为发泄“不平等感觉”的靶子。

  在如此思考下,我们要从“烧鞋事件”中总结出这样的教训:在国际视野中,中国越来越有大国的气质,这不仅表现在外交政治的影响力,还表现在为世界各地输送了很多华商,“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使他们成为当地主导某一市场的少数族群。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下,这些“少数族群”在当地很可能被推到风尖浪口,成为当地民粹政治的替罪羊,成为“不平等感觉”的发泄对象,成为多数人暴力的牺牲品。

  全球化的市场仇恨下,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搞霸权主义,没有发动战争就会很安全。市场不平等下的仇恨很容易让人丧失政治鉴别力,很容易凝聚成多数穷人参与的民族主义运动,又很容易以暴力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看来,这些少数族群的海外保护要提上日程,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与当地多数族群的沟通要提上日程,华商少数族群在当地的形象塑造和政治影响力也要提上日程―――这个“破窗”得赶紧补上,不然更多地方的窗子会被打破。

  

收藏
此条目发表在 杂七杂八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