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归档:二月 2003

“相见时难别亦难”副总领事李正君告别多城

(星星生活专讯 记者捷克佳、Jessica报导)多伦多各界人士约300人,25日晚假万锦市世纪皇宫为中国驻多副总领事李正君饯行。李正君将前往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履新,荣任中国驻巴新大使。 李正君在晚宴上致辞感谢,他说时间过的真快,来加近两年的日子里,非常留恋与各位的友谊。相见时难别亦难,此刻的心情非常复杂。借即将赴任之际,感谢各界华人的帮助和支持。李正君的告别演讲博得全场起立鼓掌。 前多市市长贺珀励说,通常参加聚会都是高兴。但今天是2月一个寒冷的日子,我们为李的离别而伤感,不过我们祝贺他荣任大使,并欢迎他常回来看看。 巴布亚新几内亚(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人口520万(2002年),位于西南太平洋,西邻印度尼西亚,南隔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北端相距约160公里。它由位于北部的新几内亚和位于南部的巴布亚两部分组成,包括新几内亚岛东部、俾斯麦群岛(主要是新不列颠、新爱尔兰和马努斯等岛屿)和所罗门群岛的北部(主要是布干维尔和布卡等岛屿),大小岛屿共约800余个。首都为莫尔斯比港。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英联邦中实行议会制的独立国家,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女王根据总理提名任命总督为其代表。立法机构为一院制的国民议会(以前称议会),享有立法权。 有关分析表明,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中国外交亟待巩固的一个阵地。该国外交策略的一个特点是在北京与台北之间摇摆不定。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1999年世界十大丑闻之九“善变的朋友”即是指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台湾建交14日又断交这一事件。 澳大利亚阿德来得大学的陈杰博士分析说,南太平洋不仅是台湾邦交国当中,而且也是中国的邦交国当中摇摆不定国家的所在地。这些摇摆不定的国家以转变外交承认对象来试图获得更多的无偿经济援助。北京与台北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战就成了金钱外交最为突出的表现。 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外交史: 1976年10月1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95年5月2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台湾省表示相互完全承认。 1999年7月5日,巴新与台湾当局签署建交公报,中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1999年7月21日,巴新新任总理莫劳塔发表声明,宣布巴新前政府于7月5日与台湾的建交不予承认。

发表在 社区新闻 | 留下评论

星网专讯:国会议员诚为大陆移民请愿

(星星生活、星网专讯)2月28日出版的《星星生活》第74期将告诉您。。。 每年联邦政府拨款上亿元用于安置移民,然而,近年来大陆移民社区反映缺乏足够的安置服务的呼声却一浪接一浪,在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大陆移民表示难以在加国立足。在此情况下,国会议员詹嘉礼振臂高呼,要求政府关注大陆移民现状,加大安置投入,近日他就此事接受了《星星生活》记者的独家专访……请读B1版 强力推荐:《星星生活》最新栏目――《倾诉空间》 在都市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无边无际的网中,些许无奈些许孤独,也许你希望倾诉,在这里,在倾诉空间,我们愿意倾听你的心声,替你收藏着记忆,请你从我们这里开始新的生活……B7 直击中国两会 全球瞩目的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即将召开,适逢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换届,新一代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备受关注……B15、B15 陈永贵与胡耀邦之争 当年,陈永贵何以怒骂胡耀邦是胡乱邦?……B16 其它文章导读 传递海外华人的心声 B1 丁果:五湖四海皆同乡 B3 中国钢琴小才女丹佛殒命 B20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香港经贸处处长拜会卑斯省省长

(星星生活专讯)驻加拿大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香港经贸处)处长余吕杏茜本周在访问温哥华两天的行程中,与卑斯省省长及温哥华市市长会晤,增进香港与卑斯省的友谊及促进加港两地的密切关系。 余吕杏茜二月二十七日在与卑斯省省长金宝尔及政府关系部副部长Andrew Wilkinson会晤时向他们介绍了香港的最新发展情况。 她亦向省长简述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及香港作为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门阶及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珠江三角洲的枢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她又汇报于去年十一月举办的港加商贸团的成果。参予该团的四十间加国企业中有十六间是来自卑斯省。 余吕杏茜表示,由于香港加快与珠江三角洲经济融合,很多企业所采用的最佳良方是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物流设施及香港的优秀管理、市场推广及设计人才而进军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可提供甚具竞争能力的生产基地而它亦快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产品市场。加拿大公司则具备有关技术及技能,可以发展这类产品以供亚洲市场所需。把三个地方的长处融合,将为加拿大、香港及中国大陆的经济带来可观的增长。 余吕杏茜说,从过去实际经验所得,卑斯省商企与香港公司合作实是沿用这个良方,进军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 省长金宝尔表示随着不少香港移民移居卑斯省,现在实在是推广港加紧密关系的最注时机。他又认知香港与卑斯省在未来数年需面对的不同的挑战,并谓港加两地可以从中互相学习。 26日,余吕杏茜亦曾与温市市长李建堡就香港与温哥华两地有共同兴趣的问题,特别在港加两地合作方面,交换意见。 余吕杏茜将于27日午离开温哥华前往爱民顿。香港经贸处于星期五在爱民顿举办商务讲座及一个为期两周的‘建设活力香港’图片展览,作为在亚省进行推广活动的一部份。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香港经济学者张五常的陨落

(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十多年前,香港出现了两位经济学泰斗,一位是陈坤耀,一位是张五常。但十多年后,这两人却境况迥异,前者现任岭南大学校长,对教育做出重大贡献,后者却因涉嫌在美国逃税而遭通缉,目前不知所踪,令人唏嘘不已。 八、九十年代,陈坤耀和张五常的名声遍及香港,他们在学界的地位和对经济问题认识的透澈,社会上无出其右。有趣的是,这两人都曾在香港大学任教,香港「九七」转移前,陈坤耀更因学而优则仕,获前香港总督彭定康委任为行政局议员,为港英政府划谋献策。 至于张五常,自从声名远播后,本身也开始经营生意,且获得很大成就。但世事无常,已离开港大的他,近两个月来却因涉嫌在美国逃税而身陷窘境。据报导,现年六十七岁的张五常,自一九八九年起在美国经营停车场业务,每年赚取千万美元,但他一直没有报税。直到最近,被美国当局控告逃税。 上月底张五常在港召开记者会提出解释,且坦承自己已因此事而身败名裂。一个多星期前,他又发表公开信,以在美国不会获得公平审讯为由,决定不赴美受审。自此以后,张五常即失去踪影,美方两天前终于向他发布通缉令。 事情演变至今,诚如张五常本人所说,他已经身败名裂。但无论如何,不少人并未因此否定其在香港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学界人士指出,张五常于一九六九年发表的「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博士论文,就已经取得惊人的学术成就,推翻了二百年来经济学家对有关问题的传统知识。一九九一年,张五常更成为诺贝尔经济学颁奖典礼上唯一不曾获奖的座上客。据称,当年的奖项得主罗纳德科斯曾公开表示,「张五常以及他人的优越贡献,是我的着作受到重视的原因」。 据报导,中国大陆学界自一九八二、八三年起就认识张五常及其着作,其「卖桔者言」在大陆十分受欢迎,而「经济解释」一书甚至被某些大学教授列为学生的必修课本。 多年前大陆一个书店的网站统计出,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卖桔者言」、「经济解释」及「张五常文集」,各有二十万至五十万人阅读,读者差不多都给予满分。 除了学术成就外,张五常早年对香港经济的预测也相当精准。资料显示,九七年张五常仍担任港大经济系系主任时,就曾表示对香港汇市币值抱持乐观态度。那时香港正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国际投机者对港元虎视眈眈。 张五常当年指出,港美联系汇率制度从一九八四年开始实施,经过数次大风浪都能坚守,预料这一次也能安然稳守七点八的关口。 印证于现状,港元也确实一如所料,度过了风险。 一九九九年,张五常也曾预测香港的通货紧缩将会在香港祸患三年,三年内香港经济没有复苏机会。此外,同期间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预测香港的财政赤字只有三百亿港元,而他却预言赤字将会多出一倍。今天看来,这些预测都颇为准确,譬如至今经济并未复苏,财政赤字已超过七百亿港元。 此外,当年张五常也曾建议港府削减公务员薪金,以减少财赤,又建议港府容许经济上较富裕的大陆学生来港读大学,以及让公营医院逐步私营化及开放给大陆民众使用。这些建议,港府似乎都正在考虑或实施中。 去年香港报章曾报导,张五常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选之一。其后张五常接受文汇报访问时证实,的确有诺贝尔奖委员会人士在收集他的资料。对于是否有信心获奖,当时张五常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这好比赌轮盘,轮盘一转到你就有中奖的机会」。 今天看来,张五常得奖的希望当然已经幻灭,但此举足证其在经济学界的成就,并非浪得虚名。 一九九五年着名歌星邓丽君突然逝世后,张五常曾赞扬邓丽君甜美的歌声飘扬大陆,对大陆民众的思想开放有直接影响。比起邓丽君,张五常在中外经济学界的地位也相当崇高,获得不少人敬重,但谁也不会想到他今天竟然会有如此下场,着实令人慨叹。张五常当年曾以「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来悼念邓丽君的早逝,如今,未知他又如何形容自己的境况呢?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纽约华裔名医失手判赔百万

多维社记者林森报导/在纽约曼哈顿华埠行医28年的施纯泰是一位事业有成,相当自信的华裔妇产科医生。据他本人介绍,他曾在菲律宾和美国多家医院接受专业培训,他的妇产科诊所是中国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诊所,他已经亲手迎接逾8千婴儿来到人世,没有一个因生产过程发生意外。然而1995年一个罕见的堕胎病例,却使施医生不得不切除病人近一半的子宫。2月27日,纽约布碌仑最高法院的陪审团判决,施纯泰要向几乎因此丧失生育能力的陈太太和王先生夫妇赔偿122万5千美元。 施医生在听到判决后,觉得陪审团判决不公。施太太向多维社记者说,原告陈太太在法庭上作证时失声痛哭,无疑影响了陪审团的判断。陪审团成员都是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平民,他们不理解医生行医要但当巨大的风险。她和丈夫都表示,要继续上诉,通过医疗保险公司安排赔偿问题。 然而为陈太太打官司的律师格林伏奇克(Glenn Verchick)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多维社说,陪审团是根据法庭上证人陈述的事实、纽约州的法律、以及普遍接受的常理,凭良心进行判决。他觉得赔偿120多万美元对于一个已经43岁、因为施医生的疏忽失去近一半子宫、今后几乎不可能生育妇女来说,是适当的。 艰难怀孕不幸流产 陈太太从1989年移民美国后,就在纽约的车衣厂辛苦作工,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她丈夫3年后才获准来美团聚,在布碌仑开出租车。他们都是中国广州市人,在移民美国之前,曾经因故在广州一家医院堕胎。王先生对多维社说,那次堕胎很成功,没有任何后遗症。他们夫妇两人到美国时已经30多岁,很希望怀孕生子,可是一直不能如愿。1994年7月,陈太太找到华人社区公认的妇科名医施纯泰。施医生给她进行检查,开出促进排卵的辅助药物,同时对王先生也进行调养治疗。1995年1月,陈太太成功怀孕,当时大家都十分高兴。 然而关于陈太太怀孕后的情况,医生和病人双方在法庭上的证词出现差异。陈太太说怀孕不久,她就开始感到腹部不适,定期到施医生诊所检查,每次都被告知情况正常。施纯泰则否认陈太太怀孕初期有腹痛症状,但不否认病人有常见的妊□不适反应。事实上,陈太太和王先生对此也都没有在意。怀孕七周左右,陈太太出现少量流血,到3月12日,陈太太感到头晕、身体发软。一周后施医生进行检查发现胎儿心跳停止,只得实施流产。 这次手术之后,陈太太不断感到左下腹部疼痛,多次到施纯泰诊所检查。施医生24日在法庭作证说,堕胎手术之后一周,陈太太子宫缩小至怀孕8周水平,显示情况稳定。按照他的经验,病人应当正在恢复,子宫将逐渐复原。然而两星期后的4月12日,陈太太再来检查,施医生发现病人流血,腹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剧到几乎不能走路。当时施医生判断,最可能的情况是早先流产胎盘未完全移出,刮宫不乾净,或是子宫内发炎。他对陪审团说,当时的超声波检查听到子宫内有杂音,认为是有堕胎物质没有完全清除,便安排陈太太第二天一早到设备齐全的下城医院,由他进行手术清除。 罕见宫外孕医生意想不到 可是施纯泰医生当时不知道的是,在陈太太子宫深处与输卵管交接的角落,一个死去的胚胎已经溃烂胀大,周围的肌肉组织也已经坏死,输卵管附近一条主要血管已经破裂,血液淤积结块,马上就要胀破子宫。根据专家证词,陈太太实际上怀了双胞胎,一个在子宫正常位置,已经被拿掉,而另一个隐藏在子宫角的胚胎却没有被发现。施医生的证词说,发生这种一内一外的子宫角外孕机率只有300万分之一,通常的症状是腹部剧痛和大量出血。当时陈太太一直腹部疼痛,施医生主要的考虑方向是刚刚做过堕胎刮宫手术,尚未完全恢复,病人有些腹痛属于正常。另外陈太太流血不多,他根据当时掌握的各种情况判断,认为最有可能是刮宫不完全,因此才安排陈太太到下城医院手术室,进行麻醉状态下的进一步检查。 施医生还向陪审团表明,他没有按照子宫外孕诊断,实在是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看,机率非常微小。最自然的推断是刮宫不净。施医生还说,他安排病人第二天一早到下城医院手术室进一步检查,是考虑到那里设备和护理人员齐备,早晨医师护士精力充沛,万一有严重情况可以就地手术。 手术醒来得知最坏消息 然而正是这个极端罕见的子宫角外孕几乎使陈太太送命。第二天4月13日,陈太太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下城医院。她在法庭上说,前一天她就感觉腹部剧烈疼痛,几乎不能走路。施医生只是看了看,说是上次流产没有清理乾净,给了她一张纸,要她第二天一早去医院。她通过翻译告诉陪审团说,记得13日在下城医院,施医生告诉她要手术检查,下午6点就可以出院。她进了手术室,医生要她躺在床上,不久就被麻醉睡着。过了不知多久醒来后,看到全家人都围在床边,神色焦虑,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到三、四天后,丈夫告诉她子宫已被手术切除,她不能再有孩子了。说到这里,陈太太在法庭上失声痛哭,法官不得不暂时休庭,让她平静下来。 施纯泰医生在作证时,回忆了当时手术室内的情况。他说将病人麻醉后,检查子宫内部,没有发现未刮乾净的残胎,但是见到很多淤血。他这才意识到情况严重,立即实行开腹手术。医院妇产科两位医师赶来协助,外科主任也亲自来密切观察。施医生说,病人腹部导出2000cc淤血,子宫肿胀,宫角外孕部位肌肉已经溃烂,不得不进行切除。陈太太子宫内坏死组织和淤血聚积,随时可能爆裂,引起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这起罕见的子宫角外孕(cornual pregnancy)使施纯泰这位有多年经验,在华埠享有声名的妇科医生措手不及。他在审理结束,等待宣判的时候对多维社说,作为医生,他一向自认行医严谨细致。他看病时都会根据病人诉说的症状,结合自己的观察,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然而医生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机体,遇到陈太太这样罕见的病例,实在防不胜防。从1994年最初给陈太太治疗不孕时,他就曾发现子宫不正常,后来经过他的治疗,病人能够怀孕,大家都很高兴。陈太太怀孕没有成功,他做过堕胎手术后,陈太太一直有腹痛、流血现象,按照他的经验,怀疑是刮宫未净。在堕胎之后,他几乎每周都给陈太太检查,没有怀疑有宫外孕。直到几个星期后病人子宫没有复原反而变大,他才感到奇怪,又见腹痛流血不止,才决定施行麻醉检查。 施医生的太太则说,医生诊病总会遵守一定程序。按照陈太太当时的症状,完全不会想到会有那样严重的情况。在她看来,病人堕胎后情况稳定,不必因最初腹痛就开腹检查。施医生的诊断步骤都合乎常规,没有疏忽的情况。 信任名医不料名医失手 作为病人,陈太太显然是这次事件的最终受害者。她认为,施医生对她检查不够细致。她对陪审团说,她因为一直腹痛,多次去施医生诊所,几乎每次都要排队。见到医生后,总是被告知没事,一切正常,有腹痛流血是怀孕和堕胎后正常反应,或者推脱是胎儿大,有点痛很正常。她觉得施医生没有能够诊断出宫外孕,是他不负责任,诊断错误。陈太太和王先生都表示,他们不懂英语,也不懂医学,一切都要依赖向施医生这样的专家。施医生在华埠名声响亮,他的诊所最大最先进,他们当然十分信任他。即使是陈太太长期腹痛,多次找施医生复查没有确切结果,他们仍然相信这样的名医诊断不会有问题。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就是在这样的不确定中到达几乎无可挽回的程度。到法庭作证的妇科专家证人说,如果施医生能够在1995年4月12日之前一段时间尽早发现宫外孕,并施行手术,陈太太的子宫95%可以保住。然而做到这一点似乎太难了。 施医生的太太告诉记者,他的诊所每天都要接待七八十个病人。每年成百上千的华人得到治疗。施纯泰自己则表示,他在华埠行医这么多年,真心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华人,为华人做些实事。他以前也遇到过许多疑难病症,比如多年不育、双胞胎、胎位不正等等,总能有办法治疗。他的诊所配备华人社区诊所中最为先进的设备。许多在其它地方无法治愈的病人都到他这里来,把他当作最后的希望。施纯泰的诊所还准备了介绍医疗知识的中文录影带,手册,他自己也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普及妇科常识。可是这次被广泛报导的误诊官司,无疑给这位华埠名医带来许多声誉损失。 难再生育获判巨额赔偿 陈太太和王先生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今年他们已经分别是43岁和45岁。陈太太子宫被切除40%。虽然法庭专家证人说她理论上还有微小的怀孕可能,但是在她这样的年纪,经受这般病痛折磨,实际上也几乎是不可能。陈太太向陪审团哭诉说,她好想要小孩,好想作妈妈。她知道自己不能怀孕后,整日以泪洗面。医疗专家告诉她,其实她还可以尝试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其它替代方法,也可以考虑收养小孩。可是对于陈太太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不能生育更让她伤心。 27日宣判时,5男4女组成的陪审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审议,在多数裁决条款上获得一致通过,少数条款也仅有一人保留,按照法律也获通过。据陈太太的律师透露,陪审团将陈太太和王先生因为不能再生育而损失享有天伦之乐的权利,换算成年份指数,分别判决赔偿陈太太92万5千美元,王先生30万美元。施医生的律师则向多维社表示,陪审团的判决过重,严重不公。他在结辩词中已经说明,施医生的诊断治疗步骤符合正规程序,没有疏忽之处。施纯泰医生在听到判决时则沉默不语。他在走出法庭时向多维社表示,还要继续上诉。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美驻卡拉奇领馆发生枪击3人身亡

多维社记者综合报导/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的美国领事馆门前28日下午发生枪击事件,3名巴基斯坦警察中弹身亡,一名嫌疑犯已被抓获。 卡拉奇警方表示,两名不明身份的枪手骑一辆摩托车冲到美国领事馆门前,向一个警亭开枪射击,两名警察当场身亡,另一名受伤警察被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另外,还有多名警察在枪击中受伤,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救治。但此次枪击事件造成的伤亡者中没有美国领事馆的人员。 警方在随后的追捕中抓获一名嫌疑犯,并缴获了作案用的摩托车和两支手枪,另一名嫌疑犯在逃。警方目前正在加紧审讯这名嫌疑犯,但没有透露其身份。 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和个人声称对这起事件负责。 这是美国驻卡拉奇领事馆8个月来第二次遭到袭击。2002年6月,该领事馆附近曾发生汽车爆炸事件,造成12人丧生。 有关的美国领事馆范围已经实施严密的保安,但是,仍然发生了这次枪击事件。领事馆外已经设置水泥路障,以防受到汽车炸弹攻击。卡拉奇美国领事馆的保安工作一直都是一个严重问题。在发生了去年6月的攻击事件之后,美国当局已经把该领事馆内的职员数目大大减少。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加国就业机会可望创两年来新高

根据调查,加拿大的雇主们将在今年第二季加强招募员工,使加国的就业市场达到两年来最蓬勃的高峰。 由人力公司 (Manpower Inc.) 所发表的最新一期「就业展望调查」 (Employment Outlook Survey) 报告显示,当雇主们被询及其在 4-6 月间招募员工的意愿时,有 31% 表示届时将会有新的工作机会,只有 5% 的雇主表示会缩减员工人数,另外 60% 则会维持现有的人员规模,而有 4% 表示还不确定。 建筑业的人力需求量升高,因为气候回暖,许多建筑公司均表示将雇用更多的人手。去年此时,该产业对劳工的需求程度,还不如今年这么旺盛。 批发和零售业者在第二季的人员需求,则创 25 年来的最高纪录。该产业一向是在第四季的佳节购物潮中,才需要大量的人手。 另外,服务业的雇主们对员工的需求,也创 10 年来的新高。 至于教育界,经过第一季对人力的中等需求量之后,第二季呈现冷却现象。 而金融界、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工作机会,则在第二季呈现温和的成长,约有 20% 的业者表示将增加人手,而有 4% 会裁减员工。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流感百日咳肆虐 卑诗北岸大批学生抱恙

据《省报》一项报道透露,卑诗省卫生局已正式知会北岸多间学校之家长们,化验结果证实,B型流感和百日咳是造成最近该区大批学生请病假的主要原因。 北岸及加里博尔迪海岸区(NORTH SHORE/COAST GARIBALDI)医疗卫生局官员奥康纳医生(DR. BRIAN O’CONNOR)说:“其中以萨瑟兰中学(SUTHERLAND SECONDARY SCHOOL)的情况尤为严重。上周,在全校一千名学生之中,占差不多三百人须请假休息。” 区内另有多间学校亦出现高达百分之十二至十五的缺课率。经过卫生部门官员进行抽样化验后,发现罪魁祸首是B型流感及百日咳病菌。 B型流感较一般咳嗽和感冒来得严重。病者会出现头痛、发烧、咳嗽、咽喉痛以及身体其他部分感到疼痛等病症。 据医生表示,一般患上B型流感者无须向医生求诊。患病的学生应该留在家中休息和多喝水,数天后便会自动康复。若出现发烧的现象,患者则可服食TYLENOL,而不宜服用阿斯匹灵。 其中一名生病学生出现百日咳的病症,甚至作呕。其后,医生让他服食抗生素。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输血染西尼罗病毒 血液局介入调查

加拿大血液局正调查三名安省居民可能因为输血时感染到西尼罗病毒的个案,其中居住于基秦拿的一名妇人已于去年十一月死亡。 化验结果显示五十七岁的金美尔(JOYCE KIMMEL)之死乃涉及接受了受污染的血液,不过,有关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加拿大血液局医疗行政主管希姆(HEATHER HUME)医生表示,这桩传染个案极有可能因输血而起。 金美尔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死于脑炎。验血证实金美尔感染了西尼罗病毒,而这病毒在罕见的情况下会引发此病。 如果获得调查证实,这将会是加拿大首桩因输血而感染到西尼罗病毒的个案。美国至今已证实了十三桩。 目前加拿大血液局亦调查另两桩疑怀个案。希姆表示,这两名安省居民在病征出现前四星期内曾经接受输血,但由于保密条例,所以不能提供其他详情。她不允透露这两人是否已因为感染而曾患重病,甚或死亡。 加拿大血液局计划在今夏为所有接集得来的血液进行西尼罗病毒的测试,至于有关的计划会否全年推行,则仍未作出决定。 另方面,去年夏季此种病毒已在安省令到十一人死亡,超过三百七十人不适。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

鼓励华人入党是搞小圈子?加港名嘴争不休

由于香港的电台节目主持人郑经瀚来温哥华渡岁期间,批评个别人士推动华人参政为个人收集政治筹码。他并将个别侨界人士言论曲解为全部侨领的意见,引起争议,华人团结运动发言人批评郑经瀚断章取义,而被指被郑狂砌的陈卓愉则表示,不想涉及口舌之争,暂时不欲回应有关言论。 由于华侨之声节目主持人李宝安及高峰,在二月八日的“松松两个钟”节目内,访问郑经瀚,谈及华裔参政的问题,郑经瀚在极力支持华人投入政治之余,又指控推动华人入党、利用民族感情,有功利主义动机,故此建议先求加国整体利益,其次为团结全体华人及少数族裔。 然而,事件余波未了,李宝安在二月十一日刊出的“知少少扮代表”的报章专栏文章中,引述当日的郑在节目内的话题,指他“可能对华人参政运动知少少,乘机扮代表,将运动无限上纲,骂至体无完肤,笔者虽然反驳他的言论,他立即显出谶浒员旧,抢咪来唔俾人讲”云云。   据当日电台节目声带,亦显示郑经瀚的“咪霸”本色,在其中近三十分钟有关华人参政的“讨论”,主持人难以插嘴。       在二月十二日的电台节目中,郑再指李宝安“马后炮”,未能在电台节目录音当日在节目内辩驳,要在事后在专栏中“补飞”,于是逐点指斥李的文章,讥之为“不够专业”。  李宝安则查证,郑经瀚出席华埠千人宴后,并非与全体侨团侨领于酒店茶叙,亦未有接触华人团结运动的统筹人士,说众侨领不赞成上述运动,并不妥当。 同时,李宝安亦指出,虽然事前已提醒电台主持,涉及郑经瀚批评他的谈话宜先加查证,但电台仍将声带照播不误,令节目内容在北美地区广泛流传,他认为言论本身影响他在亚洲广播节目的形象及公信力,言论亦歪曲侨领的意见。 据华人团结运动的发言人蔡平指出,华人参政政并非小圈子活动,至少不同背景的中港台华裔,经这次宣传运动,团结起来,而筹委仍会继续推动华人加入各政党。另一方面,他亦批评郑经瀚断章取义,平日身在香港,根本不明白近日在本地推动华人加入心目中各政党的目标。  他说,越来越多公众明白,要入党才能增加政治响力,这次华人团结运动正达到提高参政意识及团结意识的目的,故此绝不限于烈治文,亦是在大温地区,也非小数华人,而是在加的中港台华人的首次团结行动。 另一位发言人梁超雄亦表示,鼓励华人入党参政,有优先次序,他亦认为,不同的群体因不同的理想或取向组合起来,争取权益,其来有自,并不限于华人,只是用“搞小圈子”去形容,易引起负面理解。 入党发挥影响力 可保意见不受漠视 时事评论员冯英惠指出,华人团结运动的意念是要大家先参政,有机会影响政策,这是好事。 他认为,过去华裔政治冷感,现在积极改正,既然是公开推广,又不是秘密进行,主流电台或电视台亦知有此事,印裔或白人政党亦可不甘后人,鼓励本身族裔参政。如果其他族裔满意现状,不用推动,亦无不可。 至于参政者是否就是为本身族裔取得好处,就要看华人对看社会的看法,是自私地只求本身族裔的好处,还是希望像一般加拿大人一样,要求当选者尽力服务整体社会,公平地决策及平衡不同利益。 他认为,过去华裔有入党恐惧症,抗拒入党,只在正式有候选人年才投票,这是否因为未能摆脱对政党的阴影? 他指出,在加拿大跟中国入党大不同,不是一生一世不可退党的,而且政党不等同政权,参加执政党,有额外机会选党领,永久居民及公民均可参加不同的政党,甚至不同级政府的不同政党。 给一些十四岁以上的永久居民参加政治、认识加国社会的敲门砖,甚至有机会影响国家的移民政策,有何不可。 冯英惠重申,入了党,才可在党内发挥影响力,不会被漠视,至少听取声音,亦不会故意做一些影响生活的事情。与是否等同有政治利益,是想当然的,但正如“进攻是最佳的防守”,参与就是不要被漠视。 至于是否有正面实际利益,或是只关顾党员是否受决策的影响,是很长期的,这亦要看政客的眼光及取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参与的话别人不会然漠视你的存在。华裔要不被漠视,便要长期参与。 如果华裔参政只此一次,选了人便淡下来,影响力不能持久。 作为党员,还有其他的会员义务及权利,不单单是选代表而一已,参加者应视参加政党为参政的一个环节。例如公民协进会向来鼓励人登记做选民,而这是再进一步,鼓励人入党支持候选人。(崔源明)

发表在 新闻快递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