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本报特稿:让社区之爱拥抱低龄留学生

(星星生活周报特稿作者余若扬)中国低龄留学生的出国热潮,在国内虽然进行得轰轰烈烈,可是一旦这些大孩子们奔赴异国他乡,到了如加拿大这样的西方国家,则立刻石沉大海,杳无声息。

这一方面当然因为出国的低龄学生虽然成百上千,然而一旦散入一个上百万人的城市,自然难以被人察觉;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娃娃“人微言轻”,连唤起自己同胞的社区也不容易,又如何指望获得所在国社会的关注呢。

低龄学生无声无息的情况近来在多伦多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起因是因为半年以来,连续发生涉及中国低龄留学生的血案,陶琳、唐文锋的相继遇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星星生活周报又于上周在传统中秋佳节前夕召开大型座谈会,请到国际学校、中介公司的代表,直接和低龄留学生打交道的教师等发表见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请来了一批低龄留学生,让他们畅谈在加的经历,苦闷,倾听他们的呼吁。

这场座谈会,经过星星生活报和网站、以及多伦多明报和星岛日报的报道,真正将低龄学生推向了社会的前台,也帮助华人社区了解了低龄留学生的生活状况和需要。

通过低龄学生们的讲述,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他们中间有那么一些有志气有抱负的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努力学习,变不习惯为习惯,变不适应为适应,有的已经被名牌大学录取,踏上深造之途;但我们也了解到,小留学生们的生活的确是不容易的,他们在家的时候通常都是饭来伸手菜来张口小皇帝和小公主,一下飞机就要面临完全自立的生活,自然非常痛苦,已经有了”超越年龄的悲哀”。

当然其中披露出来的问题也堪称触目惊心,有的孩子一甩手就是几千加币,用来雇佣替自己代刀的枪手,魄力何其之大;有的孩子一个学期之内换三辆汽车,手面何其阔绰;更有不少孩子来加不是留学,而是游学,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下了一点雪就不去上课。对孩子们寄以殷殷期望的父母们如听到这样的消息难免不感到灰心和难过。

笔者赞成“邻里守望”之说,华人社区应尽其所能善待低龄留学生;也希望中国驻外使领馆将对小留学生的关心增添为自己的一项新的工作内容;领馆向来联系海外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比起成年人来,这些十七八岁至二十来岁的大孩子,更需要得到来自祖国的热忱关爱。在中国经济日益强盛的大背景之下,这些学成的孩子中的许多人最终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回报祖国。

收藏
此条目发表在 新闻快递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